高職院校“五育并舉”的重點是把理論轉化為高職教育實踐、把黨的教育方針轉化為高職教學行動、把教育者的理念轉化為學生的認知和行為。臺州科技職業學院根據“五育”規律,把“五育”目標細化到“三全育人”全過程,實施“五育學分制”,促成“五育”落地生根。
以德為先
量化德育品行學分
堅持以德為先是職業教育的靈魂,是培養高職學生成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航標。量化德育品行的關鍵是細化德育大目標為小目標、轉化德育知識為德育實踐、強化德育專門課程為全課程德育;核心是變“模糊德育”為可操作可評價可體驗之“務實德育”;要領是高職院校各部門統籌協同,實現德育課中含“五育”、“五育”之中諧德育;具體實施方式是在每學期設置一個獨立的德育學分,分思想政治素養、行為素養、人文素養與職業素養4個維度實施和考核,實現政治、思想、品德“三提升”,知識、技能、創新“三引領”,語言、舉止、習慣“三文明”,師生、企業、社會“三服務”,共同構建閉環完整的德育考核體系。
以智為基
融合智育交叉學分
啟智和強技是高職智育彰顯類型教育的核心,關鍵是做好“融”字文章。一是專業群內“融暢”,在智育學分布局上做到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高層互選,為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培養打通路徑。二是產教“融合”,依托產業學院和產教聯盟,用好“校中廠”和“廠中校”,實施校企“雙元”教學、“雙主體”評價。三是崗課賽證“融通”,做到“學習內容項目化、學習過程工作化、學習情境企業化、學習成果商品化”,把職業技能大賽有機融入專業核心課程,根據產業需求開設“1+X”證書選修課。四是專創“融煉”,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打破授課時間與空間的界限,課內教學班與課外工匠班結合,構建以培養“創業精神、創業技能、創業實踐能力”為目標的“創業通識教育、專業創業能力、創業實踐”三層次專創融合課程體系。
以體育心
拓展體育活動學分
高職體育是實現立德樹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基礎性工程。一方面是開足課內體育,開設108學時“體育與健康”;另一方面,根據學生特點,拓展體育學分,創建學校體育品牌,促使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習慣。例如,把“陽光長跑”和學生體質測試綜合成“體能素質”課程,單獨計2學分;把體育專項訓練、體育比賽納入體育學分,訓練按48學時2學分計,比賽按獲獎級別相應賦分;學生獲得體育相關證書或成功組織體育活動亦給予一定的體育學分,不但引導學生自覺參加體育活動、強健體魄,同時鼓勵學生帶動大家一起參加體育活動、共同打造校園體育文化。
以美培元
著力美育情操學分
“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富想象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能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首先,健全課程體系,清晰課程定位,明確學分要求,學生修完2個美育學分方可畢業。其次,有機整合和挖掘各類課程中蘊藏的美育元素,實施“課程美育”工程,學生在各門課程中美育方面的成績和突出表現,均可申請美育加分,把美育滲透到德育、智育、體育與勞育之中,形成門門課程有美育的機制和氛圍。同時,積極開展以美育展演為重點的美育實踐,把美育實踐活動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拓展美育時空。例如,學生參加藝術實踐每48課時計2學分,獲得的各類藝術等級證書和各級藝術比賽獎次分檔計算美育學分,主持或參加校級藝術社團經考核合格可向校美育辦公室申請美育加分。
以勞育人
強化勞育實踐學分
通過勞動教育“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一是在開足勞動教育16學時的基礎上,把勞動教育融入公共基礎課和專業課,引導學生領會“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的內涵與意義。二是結合專業特點,分日常生活、專業生產、社會服務三大類加強勞動實踐教育,共計2學分,以勞動項目累計加分取得。日常生活類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主要記載學生個人生活事務處理,形成積極向上的勞動精神;專業生產類依托專業實習實訓,培育復雜勞動所需的專業技能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緊跟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發展;社會服務類以志愿服務為主要載體,培育良好的社會公德,宣傳勞動光榮、勞動美麗。三是崇尚創業創新,學生獲得專利發明或自主創業可獲得勞動學分。四是健全勞動教育學分制實施組織機構,統籌各部門和二級學院職能,分別負責勞動學分的設置、組織、實施和認定等,形成規范有序又富有彈性的長效機制。
(王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