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職業教育“雙高”建設的澎湃大潮中,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工程造價專業群”A類建設單位,以“群”“跨”“同”“融”的建群脈絡,上下探索,不斷推動內涵發展,回應時代課題。
專業革命,重構育人要素
高水平專業群是什么樣的?
自確定“以群建院,創新教學組織管理模式”引領院校治理結構變革以來,學校以校長領銜兼任工程造價專業群“群主”,從正校級“群主”的視角看來,專業群建設事實上是一場創造性的新型改革。其本質不是簡單的名稱改變,而是把原有專業的組織架構、制度體系等要素進行重構重組。因此,專業群建設是專業革命。
為此,學校工程造價專業群圍繞項目建設全生命周期,以全過程工程咨詢為主線,整合集成投資決策、造價管控、承包發包等服務內容,適應全過程工程咨詢產業創新鏈需求,搭建了整合校企人才共育需要的四層組織架構,構建了互通共享、特色分立、拓展自選的專業群課程體系,創建了“五育”融通、縱橫貫通的人才培養模式。
專業群建設的根本導向是滿足學生全面成長發展的需求。隨著職業分工界限的拓寬、不同工種之間的打通,同一產業鏈中不同崗位的核心能力不再是相互獨立的個體,而是形成了相互交織的核心素養體系,培養目標向“一專多能”轉變,學生必須擁有多崗位適應力,也就是所謂的“萬精油”。
為了實現與產業創新鏈高度契合,學校專門開設模塊課程包供專業群內學生選擇。例如,2021年春季學期,2019級工程造價班的樓志秦同學就在模塊課程包內選擇了“建設信息化管理(BIM)”和“房屋工程概論(雙語教學)”兩門課程進行“跨專業”拓展學習。接下來,他還將免費參與學校組織的“1+X”證書考核培訓,力爭在畢業實習前拿下建筑工程識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此外,隨著高水平專業群建設漸入佳境,學校在探索產教融合、行業指導、校企雙主體多種合作模式上成果頗豐。2021年6月,由學校與浙江省房地產估價師與經紀人協會共同牽頭的70余家骨干企業聯合主辦的“浙江省房地產估價與經紀聯合學院”正式成立;11月底,由學校、浙江省全過程工程咨詢與監理管理協會和省內30余家知名全過程工程咨詢與監理企業聯合主辦的“浙江省建設工程咨詢與監理行業聯合學院”正式揭牌;加上之前與南都物業服務集團聯合成立的風華城市服務混合所有制專業學院正式啟航,標志著工程造價專業群“1+”合作模式內涵日益豐富,為人才供需平衡、滿足行業發展需求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厚積薄發,夯實引領基礎
引領變革并非一蹴而就。早在2016年,學校就聯合國內22所高職院校和10家企業單位,全面啟動工程造價資源庫建設工作,構建了課程、微課、素材、評測、創業等五大資源中心。
資源庫讓專業改革“活”起來。尤其是教師通過資源庫使得任務驅動、翻轉課堂等多元教學模式的變革成為可能,讓教學主體、內容、手段、資源、評價更鮮活,解決了進不去、動不了、看不見、難再現的知識點以及實訓難題。截至2021年12月31日,資源庫已擁有注冊用戶(含教師和學生)總數292669名,注冊社會和企業人員6211名,共建成39門標準化課程。
資源得以持續“輸出”,同樣離不開深耕一線教學的教師人才支撐。2019年以來,學校先后組建了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古建保護技藝傳承與創新等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隨后,一支跨專業學科、匯校企資源的高素質人才隊伍,開啟了推動專業變革的創新探索。
團隊提能,激發創新動力
打磨團隊提能增效。學校與行業知名企業以名師為引領、以專業帶頭人為核心、以“雙師型”骨干教師為主體,企業技術大師、能工巧匠協同參與,組建了專兼結合的創新團隊。2019年,學校建筑工程技術(BIM)國家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入選首批國家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2021年,學校智能建造技術團隊又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拿BIM技術國家教師教學創新團隊來說,從牽頭組織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員職業標準的編制工作,到對接崗位標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開發課程資源,再到構建“1中心2社團3工作室”多元化教學組團……創新團隊以“崗課賽證”融通育人為突破口,形成了一條教學落地有效的育人路徑。值得一提的是,這支創新團隊還充分發揮多專業協同工作的優勢,聚焦建設行業重點領域——BIM技術應用,在國內首創開發的基于BIM技術識圖系統的基礎上,實現了從建筑、結構專業擴展到水暖電全專業覆蓋。目前,該識圖系統已推廣應用到全國30多個省份的700多所中高職、應用型本科院校,軟件銷售額達7000余萬元。
學校在奮力推進專業群建設的同時,也瞄準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未來社區建設支撐、建筑數智化建設等層面,積極打造示范品牌,進一步深化服務地方經濟的能力,做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新趕考路上的“施工員”,支撐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答好“雙高”建設的時代之問,走好“雙高”建設的趕考之路。
(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校長 何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