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筆者從臺州市人社局了解到,為加快該市企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創新技能人才培養模式,該市發布了《臺州市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工作實施方案》,4月起正式實行。
新政面向的培育對象,包括與該市企業簽訂一年及以上勞動合同的技能崗位職工或轉崗到技能崗位且依法繳納失業保險的職工,與該市企業簽訂一年及以上實習協議和就業協議的職業技工院校畢業年度內在企實習學生。
“我們將對符合要求的職工,采取‘企校雙制、工學一體’的培養模式,即由企業與職業技工院校等教育培訓機構采取企校雙師帶徒、工學交替培養等模式共同培養學徒。在企業主要通過企業導師帶徒方式,在培訓機構主要采取理論教學、工學一體化教學等培訓方式。”該市人社局就業促進和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王紅偉介紹,“他們將接受6~24個月(特殊情況可延長到36個月)的培訓,主要包括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安全生產規范和職業素養等,特別是工匠精神的培育。”
參與培訓的職工學徒,可按培訓期滿取得的技能等級給予相應補貼,補貼期限不超過2年。取得中級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每人每年的補貼標準不超過6000元,取得高級工及以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每人每年的補貼標準最高不超過8000元。
若是培訓后未取得中級工以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而取得培訓合格證書,可按補貼標準的50%給予補貼。
另外,學生學徒的培訓補貼一般可按學徒月實習津貼標準確定,每人每年的補貼標準原則上不高于3000元。培訓后企業與學生學徒未能簽訂勞動合同和繳納失業保險費(3個月以上)的不予補貼。
王紅偉說,經過前兩年的努力,相關部門已對企業新型學徒制基本概念、政策支持力度、如何結合企業生產需求等同相關企業進行了現場解讀和對接,政策知曉率和企業對新型學徒制認可度也在不斷提高。
接下來,該市將更大范圍地推進新型學徒制培訓,推動職工技能發展,進一步深化政校企三方聯動的重點產業技能人才培育機制,推動“校內基地生產化,校外基地教學化”建設等。(據浙江工人日報消息 陳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