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溫州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市委書記劉小濤同志表示“溫州要打造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市域樣板”。什么是共同富裕?職業教育作為直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教育類型,在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中如何找準定位、發揮作用?溫二職專將從哪些方面為示范區的建設盡一份力?
近日,溫二職專舉行了題為《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返膱蟾鏁?,由校黨總支書記雷學遠主講,全體在職黨員教師參加。
一、職業教育為什么能促進共同富裕?
實現共同富裕,關鍵在于縮小地區差異、城鄉差異、收入差異,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緊密聯系的職業教育在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中“大有可為”、“大有作為”。雷學遠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1.人才助推
職業教育具備大規模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能力,是培養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搖籃,對各產業發展具有人才和技能的支撐作用,為共同富裕提供驅動力。
2.產能助推
職業教育有助于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鏈整體提升,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夯實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
3.收益助推
職業教育有利于提低、擴中、暢通低收入人群向上流動的通道,辦好職業教育可以改變一個家庭未來的命運,為更多人創造致富機會,加快縮小收入差距。
二、以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二職行動”
雷學遠強調作為中職教育工作者,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浙江省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相關文件,思考其中與中等職業教育的聯系點,結合自身的教育教學工作,為溫州建設市域樣板貢獻力量。由此他總結概括了六大“二職行動”,詳細闡述了二職在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中的具體做法。
1、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禮·匠·商”融合教育來培養“具有大禮素養的匠商復合型人才”。中職教育除了知識、技能這些必備的“外功”外,更要關注學生綜合素養、品質特質等“內勁”的發展。秉承“為工作學習,為創業奠基”的辦學理念,基于大禮素養的傳統文化和甌匠溫商的甌越文化,溫二職專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禮·匠·商”融合教育培養具有大禮素養的,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匠商復合型人才。其中“禮”指向為人素養,踐禮修德;“匠”指向專業精神,砥礪匠心;“商”指向職業理想,學做溫商。三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共同構成學校融合教育工作的目標與內容。我們的學子經過這種基因的熏陶和注入,必然烙印著獨有的二職精神特質昂首走向社會,成為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要求的人,實現人才培養的閉環。
2.推進辦學機制改革,以“時尚藝術專業群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進一步提升溫二職專產教融合水平,為兄弟學校提供建設經驗。推進職業教育轉型與升級,落實職業教育的“類型教育”地位,關鍵在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達到校企合作雙主體育人。要做到這一點,校企結成利益共同體勢在必行。基于此,溫二職專將“混合所有制”概念引入產教融合,以時尚藝術專業群為試點,與合作企業分別以場地、知識、技術、資本、管理等要素形式注資,建成產教融合基地和“學生創業孵化中心”,實現企業化管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創新創業、經營生產和技術服務融為一體。
3.推進現代學校治理創新,以“正?忠?和”文化引領學校建設,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與和諧發展的有機統一。二職在以法治人、以情感人、以德服人的基礎上,更注重“以文化人”,包括“正”、“忠”、“和”,希望全體教職工能形成統一的思想體系,用共同的文化價值理念引領行為,提高戰斗力和效率。
4.推進“三教”改革,以“生‘動’有‘笑’中職課堂新樣態的探索與實踐”來提升教學的幸福指數和質量。以課堂現實問題和國家提倡的“三教改革”為背景,雷學遠提出推動課堂教學革命,打造生“動”有“笑”課堂。通過理念翻轉、目標翻轉、場景翻轉、教師翻轉、手段翻轉從而達到效果的翻轉。強調快樂學習,希望學生能在快樂學習中有所收獲,老師也因為學生的快樂而快樂,由此打造幸福校園,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加快學校內涵建設。
5.加強中職學生研究,以“21天職業起始教育課程”和“腦體操”來根本改變中職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效率低下的問題。推行21天職業起始教育課程,新生入學后3周,由校企雙導師共同開設專業認知、習慣養成、職業體驗、生涯規劃等課程,規劃“二職工匠”學生成長路線圖,解決職高新生“為什么學”、“怎樣學”的問題,激勵學生自主成長、揚長避短,明確專業方向和職業發展。
6.堅持服務導向,以“政府?企業?學校?教師?學員”的多維視角來構建“產學研創訓”協同工作機制。服務社會是職業學校的責任,針對政府、企業、學校、教師、學員實際需求東西合作,優勢互補,對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更是為溫州建設示范區盡了一份力。
最后,雷學遠強調作為二職一員,要主動有為,身為黨員更要率先有為,時刻牢記囑托、勇擔使命,為溫州打造“重要窗口”、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市域樣板添磚加瓦、做出更大貢獻。(王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