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在蒙特公司進行崗位實習,跟著師傅學習調試閥門。 受訪者供圖
今年寒假,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暢軼凡是在崗位實習中度過的,學習電氣自動化專業的他,在專業對口的包鋼(集團)公司實習。即將開學了,暢軼凡計劃著留下來成為公司的正式員工。
“無實習,不職教。”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長曾天山表示,學生實習是職業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和鍛煉實踐技能的必要途徑。“經歷過實習的學生,才能更好地對接企業的需求,就好業。”
日前,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8部門印發了新修訂的《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旨在為職業學校學生實習提質保效“擰緊發條”。
職業教育為什么要安排實習?學生從實習中又能得到什么?企業又是如何安排實習的?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走訪了多所職業院校和企業,實地調研了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的情況。
實習是順利實現就業的重要一環
程浩然是山西職業技術學院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專業的一名學生,2021年,他在學校的云就業平臺上選擇了一家和自己專業相近的,做空調壓縮機零部件的企業進行崗位實習。
在實習過程中,他從一線的基礎工作開始做起,到現在已經成為廠里的精益專員。程浩然認為崗位實習是順利實現就業的重要一環,“雖然,剛來的時候不太熟悉廠里的設備,好在之前在學校的實驗車間做過不少實踐,一個月就能完全上手了。”
程浩然介紹,在學校學習過程中老師經常強調要在學中練,在練中學,因此每個學期基礎課程學完之后,學生都要進入實驗車間親自上手操作。“我做的第一個成品就是電路板,在操作過程中不僅要排布好位置,還要設計安裝,盡量讓外形看起來更好看一些。”
“在開設專業時,我們會提前做好市場調研,緊跟省里的產業布局。在課程設置上,也會深入企業調研,與企業充分溝通,實現校企深度融合。”山西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慶超說,通過崗位實習,學校和企業建立起了良好的溝通渠道,學生也在崗位實習的過程中成長為企業需要的優秀人才。
和張慶超一樣,在招生就業指導中心工作多年的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老師李文新認為,職業院校在學生培養過程中必須和企業深度交流,緊盯行業需求,從而倒推到崗位分析。“崗位需要什么樣的技能,掌握什么樣的知識,我們就教授學生什么樣的課程。”
李文新介紹,學校的實訓課程占到了總課程的50%,以電器類專業為例,學校專門建立了自動化實驗室,所用的系統就是目前鋼鐵企業中運用最多的德國西門子系統。“學生在學校學會這套系統后,就能在企業直接上手。”
《規定》中提到,建設和完善信息化管理平臺,會同實習單位對實習工作和學生實習實施全過程監管。對此,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有過類似嘗試,該校招生就業處副處長劉桂花介紹,學校每年都會對畢業生和相關用人單位進行調研,并建立電子文檔。通過對畢業生跟蹤調查,了解畢業生人崗匹配度、工作穩定度、就業滿意度以及職業變化、職位變化、薪酬等情況,綜合評價畢業生的發展成長度。通過對用人單位滿意度調查,了解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政治素養、專業水平、職業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并以此調整學院學科專業、課程設置,促進培養模式改革。
實習工作做好了,就業工作才能做好
“就業工作不是坐在辦公室里就能完成的。”春節前,劉桂花仍在工作出差,她實地到上海相關企業參觀考察,綜合考慮各方面條件之后,再決定能不能確定為畢業生未來的實習和就業單位。
《規定》中提到職業學校在確定新增實習單位前,應當實地考察評估形成書面報告。考察企業是否正規、發展規模如何、薪資待遇如何、工作生活環境如何……到全國各地對口企業考察,成了劉桂花的工作常態。
同時,劉桂花表示,職業院校學生的實習管理逐步規范,有利于學生實習質量的不斷提升,也會間接提升學生的就業水平及就業的穩定性。目前,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已與400多家企事業單位密切合作,并且成立職業教育聯盟,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就業。
“只有實習工作做好了,就業工作才能做好。”劉桂花表示介紹,2021年,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為3558人,已就業安置3448人,畢業去向落實率為96.91%,有2150名畢業生選擇在內蒙古自治區內就業,占總就業人數的62.35%。在省外就業的630人,占總就業人數的18.27%。其中,留在包頭市就業的人數為887人。
“幾乎全都是學校牽頭和企業簽訂實習協議,從不找中介代簽。”劉桂花強調著學生實習管理的“紅線”,她說“把學生送去實習,就要對學生的安全負責到底”,企業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也是她重點考察的內容。
近年來,包頭市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招商引資大型企業。劉桂花一一到新入駐包頭市的企業進行考察。得知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包頭市土默特右旗成立了蒙特公司后,劉桂花前去探訪,了解到這家公司正處于投產建設階段,需要大量的新員工,并且各方面條件比較優厚。
據蒙特公司副總經理宋高杰介紹,2021年,蒙特公司總共招聘入職了800多名員工,其中技能型人才有700人左右,2022年,還需要招聘1500余人。“我們的項目持續在進行,未來幾年的人才需求量都比較大。”
劉桂花表示,從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的學生很少“被實習”,學校在安排崗位實習的時候,既有全局性的安排,也有針對個別學生需求的定制化考量。
暢軼凡就是這樣的代表。他說,班里大多數學生都到蒙特公司進行崗位實習,他因為一些特殊原因,需要時常回家。學校了解到暢軼凡的情況后,就幫忙聯系對接,讓暢軼凡到位于包頭市區的包鋼(集團)公司進行崗位實習。
除此之外,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與企業對接,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采取“訂單式”培養模式,目前與蒙牛、包鋼(集團)公司、君誠管業、弘元新材料等多家企業共同組建“訂單班”,為企業輸送量身定制的合格人才。
技能人才一樣有美好未來
“根據招聘面試時的情況及進入崗位后的表現來看,目前職業學校培養的人才基本可以滿足公司的用人需求。”宋高杰說,職業學校學生的優勢就在于他們在校期間主要以技能學習為主,動手實操能力強,在進入企業后,能夠更快上手崗位、適應工作環境。
2021年,任萌萌從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進入蒙特公司工作。任萌萌是一名鉗工,負責設備檢維修維護保養及技術改造等工作。和任萌萌同校同年畢業,進入蒙特公司工作的就有47人。
任萌萌說,因為在學校實訓期間,自己就學習到了很多鉗工類的知識,積累了部分實踐經驗。因此在實習的時候,自己的實操能力得到了老師傅的贊賞。
工作之后,任萌萌來到新疆總公司進行統一培訓,他被分到檢修部二片區班組,他說這個班組也被稱為“NO.1 班組”。培訓期間,任萌萌每天就休息幾個小時,跟著老師傅熟悉企業所用的設備,學習各類維修知識。
“公司的住宿條件特別好,有獨立的衛浴。”蒙特公司的工作環境、食宿條件讓任萌萌覺得很滿意。更讓任萌萌看好的是,自己未來的發展前景,因為大家都是新員工,“只要我勤勞肯干,一定能有好的未來。”
2021年,教育部印發了《職業教育專業目錄》,其中提到“全國職業學校開設了1300余個專業,覆蓋了國民經濟各領域,專業布點10余萬個,每年培養1000萬左右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在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畢業生,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顯著提升。”
對此,山西建邦集團人力資源處處長王勇卜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作為一家鋼鐵企業,近年來隨著企業設備的不斷升級,對于管理人員的需要在不斷壓縮,相比之下操作崗位的人比較緊缺,因此更青睞于有技能的人才。
“職業學校學生的特點在于可以迅速適應環境,專業的轉化速度比較快。”王勇卜表示,相比于一般本科生來說,職校生的優勢在于動手能力更強,到企業生產一線工作中也能更快掌握適應。而他所在的企業每年都有大約100人的用人需求,其中職校生的數量占到50%。
如何才能鼓勵技能人才進入企業求職就業呢?王勇卜表示,在學生進入企業后,企業會為“新兵”們多次介紹晉升渠道,其中針對操作崗位有兩條晉升渠道,分別為技能序列和技術序列。新人們從生產一線干起,通過技能比拼可以逐漸晉升為班組長、車間主任等,待遇也因崗定級。“普通技師的年薪在11-15萬元之間,中級工程師的年薪為15-18萬元,高級工程師的年薪在25-32萬元。”
企業對于職校生優渥的待遇讓程浩然信心滿滿。雖然剛讀職業學校時,他曾對未來有過一絲擔憂,但通過學習以及深入企業參觀了解,他覺得走上了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我本身就喜歡動手操作,在企業崗位實習過程中也得到了領導的認可。”程浩然說盡管自己是實習生,但是企業給出的待遇很不錯,晉升渠道也很明朗,未來希望能夠留在該企業繼續工作。“廠里的一些年輕人已經通過技能競聘升到了廠長職位,我才21歲,未來還有無限可能。”程浩然說。(石佳 韓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