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教育廳發布《2021年省教學成果獎名單》。經認真評選并報省人民政府同意,確定550項教學成果為2021年浙江省教學成果獎。其中中職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5項、一等獎20項、二等獎50項,衢州旅游學校的《“校村發展共同體”:農村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踐與探索》榜上有名,獲二等獎。
農村職業教育是助推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的重要途徑。本成果針對現行不少農村職業學校偏離自身辦學定位,往往重校企合作輕鄉村服務,服務能力明顯不足又缺行之有效推進手段,存在校村發展各自為陣“兩張皮”等現狀,以金星村為試點創設“校村發展共同體”。
該課題2019年獲評為省職業教育孵化成果,歷經兩年多的實踐,形成成果集聚效應:獲評省中職教育教學精品化項目、省職業教育改革典型案例,省職成教優秀教科研成果一等獎等,核心成果發表在《職業》等雜志。
幾年的實踐探索,通過構建村校共融互促機制,探索多元服務路徑,解決農村職業學校在鄉村振興中“缺位”、校村發展機制“脫節”、服務實踐上“乏力”等難點痛點問題;豐富職教內涵,努力打造全國“縣級職教中心扶助鄉村振興”走共同富裕之路的實踐樣本。
一、服務力增強:由“缺位”到“到位”
服務鄉村:因“缺位”而“補位”。從“鄉村振興學院”到“鄉村驛站”再到“田園實踐基地”,完善“鄉村振興講壇”,開發“旅游+”特色課程及“一鄉一品”微課程。
培育村品:從“助推”到“孵化”。服務“一鄉一品”“一村一品”,培養培訓鄉土人才,孵化鄉村振興品牌。開設課程超市,參與制定“大廚培訓”五星級標準,開展農家樂業主培訓,參與打造“錢江源味道”開化大廚培訓品牌。
美美與共:既“傳遞”又“傳承”。呼應農時農需,服務田頭村頭,共同建設“鄉風文明驛站”,共同打造“非遺文化傳習中心”;組織紅色講解員的培訓,參與茶香民宿、根雕學堂、土菜講堂等的建設。
二、品牌力提升:由“盆景”到“風景”
課程在服務中衍生。開發十八景點、十大名菜、十八特色菜、根雕技藝等專業課程,為鄉村振興講堂開發9大類28項實用技能課程,建成《開化根雕》教學資源庫,引領全國根雕非遺文化傳承。《開化味道》《開化珍饈》獲省農村文化禮堂“特色課程”。
專業在服務中提升。全面對接“國家公園”戰略,更名為衢州旅游學校。旅游、根雕專業獲評省中職高水平專業,根雕專業獲批省級勞動實踐基地;農家大廚培訓獲評“全國終身學習品牌”。《浙江衛視》播出特色專業成果。
師生在服務中成長。涌現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浙派名師等優秀團隊,優秀畢業生回爐任兼職教師;10余名師生在手工制茶、掌上廚師創業、高山特產網銷、根雕作品等賽項上獲省一等獎。
三、影響力擴散:由“示范”到“輻射”
成果示范推廣應用。農家大廚培訓獲評市教育局亮點工作,“實踐教學特區”獲浙江省政府教學成果獎。學校成為四省邊際服務鄉村振興培訓聯盟成員,2020年縣政府組織首屆職業教育與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論壇。
成果輻射影響聲譽。農村職業學校賦能鄉村振興引領作用明顯,成為輻射四省邊際“示范窗口”。2018年以來教育部職成教司、文旅部科教司領導,副省長高興夫、成岳沖肯定成果,2018年CCTV7《鄉土》實拍手工制茶及茶藝展示;2019年《中國教育報》以《優專業促產業服務鄉村振興》為題報道服務鄉村振興經驗;2020年人民網以《職教“生力軍”助企復工復產》為題報道“百人采茶團”助力茶企感人戰“疫”,2020年組織全國首屆縣域職教論壇并發布《職業教育開化宣言》,《浙江教育報》刊出《職業教育如何“帶火”縣域經濟》;2021年“百人采茶團”茶園研學上央視《生財有道》。(嚴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