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6日,董俊文來到三門技師學院向班主任林日勇匯報自己在企業工作的情況:“我現在在三門核電從事安保消防工作,每月工資7000多元,還有獎金,比較滿意。這多虧了學院‘蒼溪機電班’的培養。”
2020年9月,來自四川省蒼溪縣的董俊文前往三門技師學院“蒼溪機電班”深造。2021年畢業后,在學院的幫助下,他獲得了在三門核電有限公司工作的機會。
通過定向班深造,蒼溪學子得以從巴山蜀水來到東海之濱,這是2018年年初,三門縣與蒼溪縣建立起東西部扶貧協作關系后打開的新局面。“我們發揮專業優勢開設定向班,竭盡全力為蒼溪縣脫貧貢獻力量。”三門技師學院黨委書記、院長謝衛民介紹,2018年6月,三門縣與蒼溪縣共同研究商定,圍繞“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的總目標,三門技師學院與蒼溪縣職業高級中學攜手創設四川省首個東西部扶貧協作定向班——“蒼溪機電班”。該定向班采用“2+1”培養模式,分3年定向招錄培養蒼溪縣149名學生,學生在蒼溪職中完成2年基礎課程教學后,統一輸送到三門技師學院進行1年學習實訓深造。畢業后,三門技師學院幫助學生到企業就業。
2018年9月3日,49名蒼溪職中學生歷經36個小時的車程,來到三門技師學院,開啟了為期1年的求學生活。學院為“蒼溪機電班”配備了“雙班主任”和最好的師資,量身定制教學計劃和實訓課程,確保學生學到真技術。“學習期間,我們學院還為‘蒼溪機電班’的學生免去住宿、學費、保險、假期回家交通等費用,并給予每月600元的生活補助和額外的獎學金支持。”學院教師金回央介紹。2019年,三門技師學院增加了建檔立卡貧困生的比例,向蒼溪縣招收了2個定向班,提升了扶貧力度。
為了使學生畢業后都能找到工作,兩縣商定為定向班規劃三種出路,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選擇。一是在三門企業就業。由三門技師學院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提供優質就業崗位,確保人均每月工資不低于5000元。二是回鄉創業。由三門縣提供創業支持和指導,保障學生創業有門路。三是升入高等學校繼續深造,畢業后再安排就業。
2019年7月畢業的蒲路明就選擇在三門企業就業。此前,家中一直依靠父母在外輾轉打零工維持生計,全年收入僅三四萬元。畢業后,他進入臺州環航船配有限公司工作。“如果沒有在定向班學習,我現在還和父母一起四處打工,干著沒有技術含量的苦零活。現在不僅自己工作穩定、收入可觀,2020年春節過后,三門縣政府還給予支持,給我的家人介紹工作。他們現在都在浙江中鴻電機有限公司工作,工資也不錯。”蒲路明說,2020年,自家順利摘掉“貧困戶”的帽子,一家人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明顯提升。
“3年來,三門技師學院與蒼溪縣結對開展教育扶貧,創新‘2+1’培養模式,定向培養了181名機電專業的高技能人才。”三門縣委副書記、縣長陳晨表示,今后,三門技師學院要繼續發揮作用,為工業企業培養更多的技能人才,促進工業企業更快發展。(本報記者 江 晨 通訊員 朱曙光 陳傳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