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后市場如何變身亮絕活的舞臺
按計劃,到2025年,我國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于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職業教育吸引力和培養質量顯著提高。到2035年,我國職業教育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技術技能人才社會地位將大幅提升。而對于95后河南小伙兒夏仲根來說,從“修車工”到“專業技師”再到“明星技師”“王牌技師”,從自己稱呼的演變,就能看到汽車后市場從業者地位的提高。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加,汽車后市場也進入了“從有到優”的階段。消費者往往會對像途虎養車等大品牌連鎖店的服務產生更高期待。因此,需要通過推薦機制、透明車間、服務評價和數字化變革等方式幫助店面提升服務水平,實現流程標準化和透明化。
作為“快速成長中的萬億級市場”,汽車后市場迎來了配件生產商、互聯網大廠以及保險公司、造車新勢力等大量“新玩家”。盡管商業模式不同,但這些“新玩家”均嘗試著通過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模式創新來改善目前的消費痛點,進而占領市場,促進行業縱向整合加速。而像途虎養車這樣的“老玩家”,已提前開始關注人才培養轉型升級,扎實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培養輸送專業人才,讓行業“缺人”成為過去式。
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日益增長,越來越多的目光投向了以維修、保養為主的汽車后市場。而就像“雙11”改變了人們的購物習慣,為一批批快遞小哥、帶貨主播提供了舞臺,那么正處于數字化變革前夜的汽車后市場,則為青年技能成才敲開了一扇門。
不久前,在上海舉辦的一場王牌汽車技師挑戰賽上,28位從全國各地脫穎而出的青年汽修人才找到了這樣的舞臺。
隨著各位參賽者手中的工具上下翻飛,排查故障、機油機濾競速施工、輪胎競速等一個個科目都被按時完成。無論是從消費者的視角考量,還是以比賽的嚴苛標準進行篩選,參賽者的“作品”都嚴絲合縫,車身內外干凈整潔,各種工具擺放得整齊有序,與人們對汽車維修車間“臟亂差”的刻板印象迥然不同。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臉上還帶著些許青澀的青年汽修工人就像維持企業運轉、促進產業生長的血細胞。每年都有不少青年人從技術學校走進維修車間,成為汽車后市場這片大藍海的新浪花。他們將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傾灑在每一個訂單中,再把修復如初的汽車送還到消費者手中,同時收獲了報酬和獲得感,日子也有了更多奔頭。
公安部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9億輛,其中汽車2.97億輛。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新注冊登記機動車2753萬輛,同比增加436.3萬輛,增長18.83%。隨著汽車保有量的上升,汽車維修保養需求也大幅增加。《2020中國汽車后市場白皮書》報告,預計2025年,中國汽車后市場規模將達1.7萬億元。有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汽修人才需求量缺口已達到150多萬人。
“青年技師人才是汽車后市場發展的重要基石。”正如途虎養車創始人兼CEO陳敏所說,只有青年人才像源源不斷的活水一樣不斷涌現,才能真正激發中國汽車后市場轉型升級的內生力。
扭轉輕視技能的觀念需要哪幾步
和所有職業技能大賽一樣,此次第三屆王牌技師挑戰賽也吸引了一大批熱愛鉆研技能、追求提高技能的青年技術工人參加比拼。他們中既有連續三次參賽的“老將”,也有剛從技校畢業不久的新面孔。據了解,此次大賽共吸引了來自全國的4000多名選手參賽,其中95后占了一大半。
最終,來自途虎養車工場店西安丈八東路店的武鑫摘得桂冠。盡管在各種刁鉆、嚴苛的比賽項目前游刃有余,這位陜西小伙的獲獎感言卻顯得格外簡單:“汽修行業就得靠技術說話。”
15歲那年,武鑫開始在西安周邊的縣城汽修店里當學徒,21歲時到西安加入了途虎養車,一路從汽修工成長為4家門店的技術主管。在帶著獎牌返回西安時,他感慨說:“這次獲獎既是對我的認可,也是一種激勵。在以后的工作中,希望我能把每一次工作都當成比賽,在專業方面取得更大的進步。”
生于1998年的見習生王洋是一名標準的“汽修后浪”,因為從小喜歡汽車,他一畢業就加入了途虎養車。
“參加這次比賽主要想鍛煉一下自己,向那些專業的前輩學習。”在“故障診斷”環節,王洋只用了不到10分鐘的時間,就檢查出車輛的故障來源,并成功修復。
比賽中讓王洋印象深刻的還有這樣一個細節:除了給獲得好名次的金牌技師們頒發榮譽證書,陳敏還專門為在“720”鄭州暴雨期間參與救援的汽修技師頒了獎。“當時陳總說,‘感謝大家在危難之際的挺身而出’,他還鼓勵途虎人要勇于奉獻。”
由于遭遇歷史極值暴雨,7月20日后河南省鄭州市等多地市內道路積水嚴重,行車困難,不少車輛因涉水導致熄火。有業內人士估算,受災車輛或達到上百萬輛之多。
7月25日,王洋前往鄭州參與汽車救援,連續工作了近6天。“當時聽同事說,店里接到的救援電話一通又一通,大家都忙得不可開交。”他回憶說,洪水退卻后,不少泡水車被拖至露天停車場暴曬,為了盡快檢修,汽修工人們需要一輛輛地鉆進車內檢查車輛損壞情況。除了要忍受令人不適的異味,經過暴曬的汽車也無異于“蒸籠”,讓王洋他們吃了不少苦頭。
很多年輕人認為汽修是“臟活累活”,但在王洋看來,無論是車輛鈑金、排除故障等“硬技能”,還是與用戶溝通的“軟技能”,只要熟練掌握一技之長,就可以在汽車維修的賽道上實現人生夢想,創造社會價值。他說:“能否為車主提供及時救援、專業的維修保養服務,不僅關系著車主的車輛財產安全,也關系著車主乃至其他交通參與者的人身安全。”
事實上,由于動輒擁有上萬個零部件,汽車維修、保養涉及的門類眾多。從最基礎的鈑金、噴漆,到復雜的排除故障,乃至新能源電池、汽車智能化功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無不考驗著青年汽修人的學習能力和技能水平。
“希望借助舉辦此次王牌技師挑戰賽,體現我們對技師專業度的高度重視。”陳敏認為,要利用數字化技術革新傳統服務形式,盡快推動產業升級,為汽修青年創造一個有尊嚴感、有吸引力的現代服務產業。
“由于技術復雜,汽車維修、保養行業有一定的復雜性。”汽車服務世界創始人胡軍波告訴記者,客戶的需求和市場的發展必將促進技術更新迭代、行業標準不斷規范和進步,同時也推動著汽修人才的職業化、專業化。
“要想下好行業一盤棋,就必須首先讓每一位汽修青年成為‘正規軍’。”在他看來,汽修人才的職業發展,是理論綜合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的持續提升過程。因此,既要通過“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以賽促用”等方式加強人才培養,更要讓校企合作走向深水區。
校方有痛點,企業有需求
如同其他勞動密集型行業一樣,汽車養護業在吸引人才加盟的同時,也遇到了人才培養的結構性短缺問題。具體來說,就是企業有特定方向的人力缺口,但是以當今職業教育的發展水平,和學校的具體條件看,卻不一定能培養出企業能需要的人才。
“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就是讓學生的就業情況更加樂觀。”作為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某職業高級中學的副校長,劉紅梅坦言,做職業教育并不容易,一方面不少人對職業教育仍抱有偏見,認為學習不好才去職校;另一方面,由于生源質量不夠理想,老師和學校需要花更多功夫幫助孩子們培養正確的學習習慣。
據了解,在國內技術學校的實際教學和職業資格認定環節中,教學與實戰脫節、師資力量薄弱、學生實訓機會少、工作后需二次培訓等突出問題仍然普遍存在。
“一邊是校方有痛點,學生因得不到足夠多的鍛煉機會;另一邊則是市場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相關企業頻頻喊渴。”胡軍波分析說,由于技術學校培養的人企業無法即插即用,甚至有的還要幾乎從零開始培養,因此無法給員工開出更高工資。而這又導致汽修工人收入水平不高、價值獲得感不強,最終年輕人在企業也留不住。“這樣一來,整個汽車后市場就難免陷入惡性循環。”
好在國家對于汽修等職業教育的頂層設計正在逐步清晰。今年年初新修訂的教育部《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顯示,職業教育專業設置有所調整,不僅現有的汽車類專業進行了適當調整和合并,還新增了智能網聯汽車專業。
今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要完善產教融合辦學體制,創新校企合作辦學機制。《意見》提出,鼓勵上市公司、行業龍頭企業舉辦職業教育,鼓勵各類企業依法參與舉辦職業教育,鼓勵職業學校與社會資本合作共建職業教育基礎設施、實訓基地,共建共享公共實訓基地。
“從校園到修理車間,真的是需要跨越一個不小的門檻。”王洋感慨說,隨著汽車技術日新月異,各種產業形態迅速發展,看似傳統的汽車維修也開始了一場脫胎換骨的“手術”。
“工作后的最大體會就是,每一次給車做檢測就像給人做體檢一樣,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看上去不起眼的細節。就拿看上去很簡單的換輪胎來說吧,在實際工作中,更換輪胎后需要在前后輪都做好動平衡。”王洋解釋說,盡管這可能會多耗時15-20分鐘。盡管更換輪胎并不容易,但對于消費者來說,一旦動平衡沒做好,車輛加速到時速90公里以上時,方向盤就會劇烈抖動,進而產生安全隱患。
為了幫助像王洋這樣的年輕人快速成長,途虎養車制定了企業內部培訓流程,通過類似于學徒制的實戰進修,讓這些初出茅廬的年輕人盡快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汽修工人。同時,途虎養車還通過校企合作將這一過程前移到學校,實現“畢業即就業”的無縫對接。
“途虎養車的這套體系能讓傳統師徒制變得更加標準化,從而加快了人才培養速度,且更好在各地復制。同時,將汽車維修保養的標準化服務體系前置到學校的培養體系中,也能讓職業學校的理論課與實操課結合得更好,讓每一名學生走出學校就能發揮價值。”胡軍波表示,實現專門人才的專業化培養,以及全行業的標準化、規范化發展,這就是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意義所在。
“成立10年來,途虎養車堅持把人才視作第一資源,持續探索人才培養路徑。因此,這次王牌技師挑戰賽除了資深技師參賽外,也廣泛吸納了職業技術培訓學校的學生及途虎技術中心的見習生參賽,這是我們培養路徑中的重要一環。”陳敏坦言,汽車后市場方興未艾,技術人才將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勝負手”之一。
以這些年迅速擴張的途虎養車為例。遍布全國340個城市的3500多家工場店以及3萬多家合作店,織成了一張綿密的線下業務網絡,而這意味著需要建立一支大規模、標準化的專業汽修技師隊伍。有分析認為,汽修人才缺口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途虎養車等公司的發展步伐,也不利于汽車后市場應對“新四化”技術變革的沖擊。
當然,要徹底改變人才缺口現狀,做好專業人才孵化,還需要更多相關企業、職業學校的持續投入。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之路,仍需各方努力。
能工巧匠請上座
對于河南小伙兒夏仲根來說,從“修車工”到“專業技師”再到“明星技師”“王牌技師”,從自己稱呼的演變,就能看到汽車后市場從業者地位的提高。
2017年中專畢業后,夏仲根稱為汽車維修工人大軍中的一員。從整車廠到小鎮修理廠,從4S店到途虎養車工場店,他一步步地學會了汽車維保行業的知識和技巧。如今,短視頻平臺成了夏仲根展示自我的新舞臺。
“平時我就挺喜歡通過短視頻分享、記錄自己的生活。”夏仲根告訴記者,截至目前,自己點擊率最多的一條短視頻是講解汽車保養周期的“科普貼”,“可能大多數用戶不太懂汽車零部件和工作原理,作為專業技師,我們就要想辦法讓客戶感覺每一次服務都看得見、摸得著。”
有人說,由于產品技術復雜而又與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汽車更考驗用戶與企業之間的信任程度。因此,保障每一位用戶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顯得格外重要。
胡軍波發現,無論是站在技術潮頭的智能電動車領域,還是在汽車后市場,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將自己定義為“用戶企業”。“通俗地講,就是用戶對相關企業有了更高期待,而企業要以用戶滿意度為核心。這也是經濟發展、消費升級的產物。”
他認為,現在汽車后市場也進入了“從有到優”的階段。“消費者往往會對像途虎這樣的大品牌連鎖店的服務產生更高期待,就像旅客們會對五星級酒店的服務要求更高一樣。因此,需要通過推薦機制、透明車間、服務評價和數字化變革等方式幫助店面提升服務水平,實現流程標準化和透明化。”
在汽車后市場打拼了近20年的詹偉對此深有感觸。
“汽車維保需要提供標準化、規范化服務。一方面,汽車安全問題任何時候都大意不得;另一方面,只有杜絕過度維修、小病大修,才能與用戶處成朋友,相互理解和信任。”他告訴記者,在他擔任店長的途虎養車工場店哈爾濱建北路店,每一個更換零件都有據可依,每個工位都有直播攝像頭,客戶可以實時了解維修流程。
近年來,作為“快速成長中的萬億級市場”,汽車后市場迎來了配件生產商、互聯網大廠以及保險公司、造車新勢力等大量“新玩家”。盡管商業模式不同,但這些“新玩家”均嘗試著通過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模式創新來改善目前的消費者痛點,進而占領市場,促進行業縱向整合加速。而像途虎養車這樣的“老玩家”,已提前開始關注人才培養轉型升級,扎實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培養輸送專業人才,讓行業“缺人”成為過去式。
“國內90后年輕消費者對汽車消費行為呈現出熱衷于線上消費、追求服務效率及服務體驗等特征,而互聯網滲透率增加及數字技術的發展則為服務在線化及線上線下融合提供了基礎。”有業內專家表示,作為“快速成長中的萬億級市場”,中國汽車后市場一旦完成線上、線下渠道整合,將迎來快速發展機遇。
按計劃,到2025年,我國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于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職業教育吸引力和培養質量顯著提高。到2035年,我國職業教育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技術技能人才社會地位將大幅提升,職業教育供給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高度匹配,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作用顯著增強。
如今,被同事稱為“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王洋已經開始了又一次轉型,前往深圳面試督導崗,充當公司與加盟商之間實現流程標準化的橋梁。夏仲根得到了店里的支持,用一條條短視頻記錄自己的青春故事。“老將”詹偉則打算和店里的年輕人一起,學習新能源汽車維修、保養的相關知識。
與以往相比,汽車后市場為他們推開了技能成才的大門,提供了一個更大的舞臺。當然,技能成才都是在經歷長期艱苦磨煉、克服重重困難后,才迎來了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面對日新月異的技術變革和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他們不只會“熟能生巧”,還要成為新興技術、新興產業的推動者。(許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