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年近百歲的老人,身著綠色軍服,胸前戴滿勛章,用不疾不徐的語調講述著一場驚心動魄的戰斗……
10月20日,這樣一幕出現在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中和樓報告廳,寧波市“知行新說——百名兼職思政導師進高校”暨該校第33期厚德講壇的現場。
演講人是99歲的志愿軍老戰士江春太,曾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數次立下戰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兵團20軍59師176團1營書記,師部統計員、參謀,此次他以德育導師的身份為大學生們講述71年前長津湖戰役的親身經歷。
江春太告訴同學們,1950年10月底,他從上海隨部隊北上,奔赴朝鮮戰場,入朝打的第一仗就是長津湖戰役。他所在的1營接到命令,迂回到敵軍的后面,在冰天雪地里堅守三天三夜,為的就是在敵人逃跑時切斷他們的退路。
“那時候最大的困難就是‘饑’和‘寒’。”在江春太的講述中,《長津湖》電影中的場景一一再現。“沖鋒號吹響后,戰士們跳出壕溝時,有的因為凍壞了雙腿直接撲倒在雪地上,幾十架敵機沿著溝用機槍掃射,就在這樣的情形下,戰士們三五人一組前赴后繼,把數個手榴彈綁在一起,奮不顧身往前面沖。一場仗下來,一半的戰友都犧牲了……”
當被問及在戰場上是否害怕,如何克服困難時,江春太回答,“顧不上怕,就是拿了命去拼,隨時做好犧牲的準備。”他語重心長地寄語在座學生,“我們打仗就是希望下一代再也不用打仗,你們要好好學習,聽黨話、跟黨走,成為國家的棟梁,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
報告廳里有一位特殊的觀眾,江春太老人的孫女,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明智學院的教師江幸哲。她告訴筆者,小時候知道爺爺是打過仗的就特別自豪。《長津湖》上映后,全家人一起陪爺爺觀影,今天聽到爺爺完整敘述后更是感慨萬千。“我還在國外留學時,爺爺就叮囑我學成以后一定要回來報效祖國。”江幸哲說,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和一名共產黨員,她將時刻提醒自己,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光榮使命,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姚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