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晚,“賡續匠心 慶百年華誕”2021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培計劃——非遺曲藝培訓班匯報演出在聯誼劇場精彩上演,為持續近一個月的培訓畫上了圓滿句號。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培計劃,是近年來非遺保護事業的一項基礎性、戰略性工作,旨在為非遺保護、傳承和發展工作提供高校的教學資源支持。
本次培訓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共同主辦,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承辦。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周麗芳介紹,在過去一個月里,學校聚焦新時代非遺曲藝傳承人群的培養提升,精心安排了“理論課+基礎課+實踐訓練課+觀摩交流研討+展示”整體課程,邀請了一大批省內外曲藝名家、高校曲藝研究專家等為學員授課,取得了立體化的培訓效果。
當晚,學員們紛紛登臺,交上各自的培訓“答卷”。
“噤咚噤咚噤咚咚,歡喜鑼鼓敲起來……”學員金一戈用杭州小熱昏《光輝歷程 ·百年華誕》拉開了演出的序幕,向觀眾講述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發生的天翻地覆變化。
溫州鼓詞、紹興蓮花落學員陳楓、邵偉木和朱澤鈺,大膽創新,把兩個曲種、兩種曲藝風格互相融合,創作出《甌越曲藝萬代新》,令人耳目一新。
平湖鈸子書的曲藝傳承學員宋洪兵,獻上了作品《孝心》,宣揚了百善孝為先的中華傳統孝道文化。
湖州三跳新一代的傳承人、學員胡莎莎帶來了《請到湖州來白相》,將浙北水鄉的好客與熱情躍然于舞臺上……
看完學員們的表演,這臺演出的導演周云娟為他們點贊:“這些作品契合時代,具有典型的浙江特色,學員們整體風貌與表演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
“很感謝有這樣的培訓機會。”參加演出的學員、紹興平湖調演員朱澤鈺說:“在培訓中,各個曲種擦出了不同的火花,讓我對表演有了許多新的感悟。”(鄧懿 姜雄 余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