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如何在辦學實踐中落地,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課題。對于一線職校教師而言,如何增強從教適應性,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首先,增強對國家政策理解的適應。
一要了解國家對職業教育的定位和要求。在我國工業化與信息化相融合的發展道路下,職業教育對于整個國家的工業體系和科技創新體系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對職業教育有了新的定位和期望。新時代中職教師應創新教育教學方式,以提升學生素養為目標,以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為路徑,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知行合一的能力。
二要主動學習新時代國家的育人方針和要求。培養忠于祖國和人民,具有執著信念、優良品德、豐富知識、過硬本領,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立德樹人的目標指向。對于職業教育而言,立德樹人就要通過德技并修的育人機制,在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過程中,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堅持“學生為本,德育為先”的育人方針,尊重學生主體性,遵循職業教育規律,積極探索課程思政的有效融合,讓思政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做到教書與育人并行。
三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在中職學生群體中,學生在學習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狀態、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精神認知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中職教師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補齊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生涯教育、體育運動鍛煉等短板,主動聯合學校、家庭、社會建立學生身心健康聯動機制,提升學生自我調節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增強學生對職業精神的認識與理解。
其次,增強社會發展對職業教育要求的適應。
當下,我國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的動態發展階段,這給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方案、教育目標與內容上提出了新的要求。職業教育是校企合作的雙主體教育,既要遵循職業技術人才成長規律,也要遵循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發揮好學校和企業共同育人的作用,深入實施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搭建學校、學生、企業、行業多維度協同育人模式,深入實施“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實現人才培養方案的創新,推動學校職業教育內容與產業、企業、社會發展形成緊密聯系。
此外,國家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需求量很大,技術人才日漸成為社會發展需要的“香餑餑”。但社會仍存在一些對職業教育的誤解,比如簡單地認為職業教育就是給“學困生找個出路”。中職教師應積極依靠環境中的積極因素,努力做到高質量升學、高質量就業,積極回應家長和社會期盼,增強新時代人民群眾對職業教育的認同感。
最后,增強對新時代教師專業成長需要的理解適應。
提升育人水平,實現師生共同成長。教師和學生是互相陪伴成長、互相成就的互動關系。提升教師育人水平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也能幫助教師獲得職業幸福感。因此教師對學生應投以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建立互相信任和支持的良好師生關系,發揮教育機智,實現師生共同成長,做一名有職業幸福感的教師。
提升對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能力。隨著教育現代化改革的推進,職業教育迎來了專業調整、“三教”改革等一系列變革,新事物、新技能不斷涌現和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因其更直觀、生動、高效的優勢,已成為當前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也是建設智慧校園和加快職業教育數字化改革的重要抓手。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始終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技術為中介”的原則,讓現代教育技術在過程、實踐、體驗方面與傳統教學方式結合得更加緊密。用好教育技術,讓現代教育技術成為教育教學活動中的畫龍點睛之筆,綻放現代教育技術的閃光點。
(作者周磊 鄭棋豪 系衢州中等專業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