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職業院校多措并舉開展社會培訓
近年來,舟山市全面落實職業院校實施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的法定職責,推動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相互融合,建立績效激勵機制,激發公辦職業院校開展社會培訓的積極性,為技術技能人才持續成長拓寬通道。2020年全市職業院校各類社會培訓人數與全日制在校生人數比達2.5:1,社會培訓達40000余人次,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技術動能。
一是完善教育培訓配套機制。該市出臺了《關于明確市級職業院校社會服務收入與績效工資掛鉤辦法的通知》,明確職業院校通過開展社會培訓、創新創業等社會服務取得合法收入可按一定比例增加績效工資額度,激發了學校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如舟山航海學校積極參與浙江—四川職業教育東西協作,探索建立東西教育扶貧協作長效機制,打造“海員班”教育精準扶貧品牌,將“海員培養”作為東西協作扶貧與舟山航運產業發展的共贏點,建立東西部勞務協作海員培養長效機制,為教育扶貧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合理路徑。
二是構建育訓結合的融通服務體系。應對舟山海洋經濟發展對技能人才的需求和舟山本地生源有限的實際,積極推進職成教一體化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培訓,如企業職工崗位培訓、行業培訓、漁農民轉產轉業培訓、農民工能力素質培訓、退役士兵技能培訓等。如舟山旅游商貿學校與駐舟部隊某部形成長期的教育培訓合作關系,每年利用暑期進行中餐烹飪培訓,提高部隊餐飲質量,幫助即將的退役士兵提升就業技能。
三是擴大教育培訓服務供給。推進各類職業人員繼續教育工作,深入實施勞動力素質提升工程。依托職業院校、城鄉成人學校、社區學校,廣泛開展農村勞動力和進城務工人員技能培訓,擴大開展家政服務類培訓。完善政府購買培訓服務機制,政府組織的社會培訓要優先安排在有條件的職業院校實施。如舟山職業技術學校培訓內容涉及20多個工種,培訓層次從從業資格到初中高級、技師、高級技師以及學歷教育、從業資格、安全教育培訓,培訓形式有政府委托培訓、行業聯合培訓、企業訂單培訓、學員自助培訓以及學校送教下鄉培訓。
四是打造高質量專業教師隊伍。出臺《關于提升市本級職業院校師資管理績效有關事項的通知》,鼓勵中職學校按不超過30%比例聘任校外專業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擔任兼職教師,市財政按在編教師平均收入水平安排預算經費,目前全市中職學校共有特聘兼職教師138名,其中不乏有“浙江工匠”、“全國技術能手”、省級技能大師等高技能人才。創新打造“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認定舟山長宏國際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海中洲國際大酒店等5家企業為首批舟山市校企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教師企業實踐基地),大力提升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水平。如岱山縣職業技術學校與浙江鼎盛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教師互聘、培訓共享、設訂單班,新設不到5年的石化專業已成為服務當地石化產業的“教育培訓中心”。(劉舟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