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是國家職業教育最高規格的競技場和試金石。
國賽,賽的是職業教育實力,亮的是職業教育家底,展的是職業教育文化,國賽是職業教育整體水平的體現,是對國家技能型人才水平的檢閱。
眾所周知,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當下,制約我們由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瓶頸問題就是技能型人才和大國工匠的短缺,而技能型人才和大國工匠大都由職業院校來培養,這就是國家不遺余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意義所在。頂層設計好、組織開展好國賽,對于提升國家制造業硬實力和引領職業教育新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設計好標準,樹立國賽權威。2020年成功舉辦的第一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舉辦的高水平綜合性國家職業技能大賽,86個競賽項目覆蓋了國民經濟行業大類的70%,所有比賽項目都與實體經濟關聯,其中有一半的比賽項目直接服務于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大賽的含金量之高和其所獨具的權威性,引起全國各省份高度重視,點燃了全國職業院校空前高漲的參與熱情。國賽之所以如此火爆,一方面是國家發展的必然所需,另一方面則是職業教育的國家標準意識覺醒。可見,國賽于國家、于職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既然如此,國賽就要乘勢而為、有所作為,要發揮國家職能的杠桿作用,用公平公正公開權威的國賽來導向我國職業教育發展。規范國家統一標準,為職業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領航樹標,把國賽打造成為根植于中國大地培養中國職業教育人才的品牌,從而培養知中國、愛中國、有具體能力建設中國的技能型人才。
在國家層面,從全國優秀職業院校和國有大型骨干企業生產一線遴選出各行業具有權威性的專家,依照國家職業教育系列標準和國家發展的時代所需,組織專家分門別類梳理出本行業人才培養的技術關鍵點、技術難點、技術方向和通用技術,再制定出適合中國國情且具有國家水平的國賽統一競賽標準試題(實操)范圍,確保國賽頂層設計的權威性,使國賽真正達到為國選材、為國造匠的目的,達到引領職業教育健康快速發展的目的,為辦好中國職業教育作出貢獻。
培訓好教師,提高國賽質量。國賽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風向標,而人才培養,教師是關鍵。我們既要注重職業教育師資的“蓄水池”,還要建好職業教育師資的“實訓場”,大力培養職業院校教師職業素養,著力提升職業院校教師動手能力、職業操守和生產過程經驗,因為只有具備工匠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備工匠素質的學生。
教師首先要掌握國家標準、熟知國家標準,方可對標施教,只有教師有了好樣子,才能培養出學生好苗子,才能打造國賽好牌子。以國賽標準來實施國家培養計劃,引導職業院校出臺政策對教師輪流培訓,而職業院校教師本身也要自覺深入與本專業相關的一流企業,摸準新技術脈搏,感受企業生產場景。職業院校重視了,才能把真正的好苗子選出來,才能把真正的水平賽出來。
總結好經驗,提升國賽層次。職業教育要沉淀歷史內涵和文化基因,通過國賽梳理、總結職業教育階段性經驗,既能清晰掌握過往職教發展水平,又能科學研判未來職教發展脈象,便于國賽更有針對性。
國賽之后要總結,總結是提升國賽層次的重要環節,是提高國賽質量的重要手段,是推廣國賽經驗的重要抓手。從國家層面進行認真總結、大力宣傳,舉行較高規格的表彰獎勵大會,各省份以及各職業院校以此參照舉行相關活動,通過上下聯動強力造勢,促使社會和人民群眾對職業教育有更多的認知和認可。同時,通過主流媒體對國賽聚焦的強光,擴大國賽影響力,使更多人對職業教育從了解到尊敬、從尊敬到參與,增強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
與此同時,出臺國家層面的重獎和導向政策,讓各行業國賽一、二等獎獲得者現場簽約、晉級職稱、參加省級以上勞模等評選,使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的風尚得以落地生根,使職業教育的地位和能見度得以提升,使越來越多的人熱愛職業教育,越來越多的人走上技能成才、技術報國之路。
(作者何華系甘肅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教授,何瑩系惠州城市職業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