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十四五”規劃中以專門篇幅多個章節闡述了推動綠色發展的未來舉措。為實現目標,需要千千萬萬家企業把綠色生產、綠色服務落到實處,保證生產過程的生態友好性。職教畢業生作為千萬家企業一線崗位的從業者,在促進經濟綠色發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不可估量。
全面開展生態文明理念培育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提出,“把生態文明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干部教育培訓體系”。在職業教育中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培育生態文明理念,有助于充分發揮經濟社會一線勞動者群體的數量優勢,使其成為生態文化體系形成、生態文明社會建設的雄厚基層力量。
首先,要培養職教學生的生態文明大局觀。能夠從大局著眼認識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認識自身工作和生活方式對整個工作流程、對他人、對社會以及對生態系統的影響,注意養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思想精華、西方的生態倫理發展和馬克思主義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論述都是進行生態文明理念培育的素材來源。
其次,要注重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開展生態法治教育。職業院校學生普遍能夠意識到生態環境問題,具有一定的生態危機感。但生態保護相關法律法規教育不足。為此,可以通過加強思想政治課中的生態法規教育、開設專門公共課程、開展生態法規專題講座和知識競賽等形式,提升職業院校學生的生態法規意識和生態責任感。各行業標準、規范中的綠色條款或專門制定的綠色標準是行業綠色發展的標志,也是行業綠色生產所必需的。職業院校應在專業教學中把這些綠色標準和規范很好地教授給學生。
再其次,要注重提升學生的綠色行動能力。技術技能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綠色行動,實際是在綠色發展理念指引下自覺自愿的建設生態文明的行動變革,往往體現出綠色創新。應使學生從自身生活點滴做起,例如拒絕餐飲浪費、嚴格配合垃圾分類,形成簡約低碳的行事風格。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應以生態文明教育為抓手,推動自身綠色化、智能化、現代化發展。職業院校應通過日常教學、專題講座、社團活動等多種方式,教育學生把生態文明思想貫徹到自身實踐中,形成知行合一、能夠自愿做出綠色行動的生態人格。
突出綠色技術技能培養
職業教育應關注生態環境、經濟、社會的綠色發展,思考如何借助職業教育的力量更好地達到綠色發展目標。我國職業教育的綠色化還處在起步階段,當前首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綠色技術技能,既要重視各個行業和職業所需的專業綠色技術技能,也要關注全體學生的綠色知識學習、態度習得和價值觀養成。
一方面,職業教育開發綠色技能要符合行業的實際需求。綠色技能既包括提供環境友好型產品或服務所需的技能,也包括與綠色技術、工藝、流程、生產工具及材料相關的環境友好型技能。綠色技能具有行業特色,環保行業的綠色技能就偏重于前者,制造業等行業的綠色技能則偏重于后者。
另一方面,職業院校應注重根據典型綠色經濟領域的技能人才需求開設綠色專業,同時對現有專業進行綠色化改造。職業教育在進行專業人才需求調研過程中要一并考察綠色技術技能需求,以使職業教育專業設置與調整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同時,還要促進職業教育課程內容與行業企業綠色職業標準的對接,要在教學過程中反映綠色生產和綠色服務實踐。
制定政策推動職教綠色化
從國際上看,澳大利亞通過政府推動《綠色技能協議》的制定和實施,對職業與繼續教育培訓包進行綠色化改造,從而對該國大多數職業教育機構的綠色化起到了明顯推動作用。德國各行業的《職業培訓條例》也提出并定期更新環保相關教學要求,推動職業教育專業的綠色化。
我國也應加強在職業教育政策法規中提出綠色化要求,或制定專門文件推動職業教育綠色化。可通過教育政策的優化鼓勵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目標制定中更充分地反映行業的綠色技能需求;在專業教學計劃或人才培養方案中提出綠色技能教學要求;開展綠色職業教育專題評估或在現有職教評估中加入綠色指標;鼓勵在職教教師的培訓中加入綠色教學主題,提升教師開展綠色教學的知識和能力。
總之,職業教育的綠色化不僅要開設對應環保、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的綠色專業,還應該使所有專業都進行綠色化改造,同時根據綠色行業的發展需要及時調整教育資源,最大限度地為生態文明建設、為我國早日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貢獻職教力量。
(作者謝良才 單位系重慶師范大學職教師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