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負責人姜濤經常聽到這樣的“兩難”抱怨:一方面是企業表示技能人才需求不能滿足,招來新員工的職業素養有待提升,一方面是年輕的學生群體表示工作難找,自身所學和企業需求有較大差距。
這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所屬航天江南貴州航天天馬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的特級技師,結合企業一線、技能一線的實際需求,就此提出加大對技能人才培養和技工院校扶持力度的建議。
“到了我們一線就能發現,不是工作難找,而是人才難尋——高素質技能人才缺乏,已成為生產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姜濤說。
自1987年從技工學校畢業進入工廠開始,姜濤苦練焊接技藝,成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他從業34年,深刻了解高級技能人才培養的難度,以及人才對于推動裝備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
他告訴記者,完美的產品需要一流的技工,而一流的技工必須具備高超的技能和優良的“工匠精神”。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的支撐。
近年來,我國技工教育快速發展,培養了大批中高級技能人才,但在姜濤看來,總體上還難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數量上供不應求,質量上仍待提升。技術工人的技能和素養,尤其是以嚴謹、專注、敬業等“工匠精神”為核心的職業素養缺乏,直接影響產品的質量和檔次。
“我們迫切需要打造技能人才培養層次和規模與經濟社會發展更加匹配的現代技工教育體系,更好地培養和造就大國工匠和更多技能人才,促進就業結構優化,推動中國制造實現轉型升級、中國經濟發展躍上中高端。”姜濤說。
他還想告訴年輕人:中國未來的發展還需要大量的高級技工和高素質職業人才,為廣大年輕人打開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門,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技能人才基礎。
這次兩會,姜濤專門提出建議:要加快人們觀念的轉變,加大職業技能人才的吸引力。當前,技工院校招生難的形勢依然嚴峻,發展后勁不足。
“能否從國家層面拓寬職業人才發展通道?”姜濤說,比如,大力推進技工院校畢業生和大學畢業生享受同等待遇,為廣大青年人搭建成長平臺,吸引更多年輕人走進技工學校,學習一技之長,走上技能成才的道路。
他還希望加大對技工院校的資金支持,特別是對西部貧困地區技工學校的支持力度,使更多的貧困人口通過技能培訓脫貧致富。
姜濤說,技工院校在辦學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實訓設備,并且在實際培養人才操作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耗材,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建議國家解決技工院校辦學經費緊張,設備較為落后的現狀,讓他們有足夠資金采購耗材設備等。
他還建議,國家應出臺政策支持校企合作培養技能人才模式:完善技工院校與國有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培養新型學徒的機制,將技工院校的教學經驗,與企業中高技能人才的實際操作經驗進行深度融合,建立校企合作的實訓基地。(邱晨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