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省政府聯合出臺《關于推進職業教育與民營經濟融合發展助力“活力溫臺”建設的意見》,通過激發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新動能等10個制度創新,推進職業教育與民營經濟融合發展,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浙江“重要窗口”建設。
隨著產業結構變遷、知識體系更新,民營經濟和職業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后疫情時代,推動職業教育與民營經濟的融合發展,促成民營企業與職業院校的資源耦合,才能擰緊“穩經濟、促就業”的“發條”。
在融杭接滬之際,為了搶抓機遇,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為民營企業培育輸送更多優秀工匠,需要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職業教育與產業的對話協商機制,提高行業企業對職業教育辦學參與度,促進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院校與企業深度合作。
促進產教深度融合,務必圍繞產業布局,加快建設優質職業院校,增強職教專業對接產業發展的能力。要建立人才需求和就業狀況定期發布機制,進一步優化職業教育專業設置與布局結構,加快發展面向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方向的相關專業,打造精品專業、骨干專業和創新專業,形成與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緊密匹配、結構合理、覆蓋廣泛的職業教育體系。
經過多年的發展,“校企合作”已初見成效,但仍有縱深發展的空間。如何為校企合作注入新的活力,需要激發職業院校的內生動力和民營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新動能,提升職業教育辦學質量。要建立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辦學負面清單,將產學合作納入企業社會責任評價,同時為社會資本進入職業教育提供政策支持。
職業教育與民營經濟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將兩者有機融合,不斷挖掘職業院校的潛力,持續激發民營企業的活力,有利于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步伐,有利于率先走上現代化發展之路。(鐘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