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的時候輕點手機屏幕對焦,這樣拍出來的畫面就不會模糊了。”“打字慢沒關系,試試語音輸入,既方便又快捷。”……近日,在浙江衢州高家鎮,69歲的葉玲花戴著老花鏡,一絲不茍地操作著智能手機。在葉玲花身旁擔任“授課老師”的大學生志愿者是來自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的大一學生汪晶。
這個寒假,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給全校學生布置了一份特殊的寒假作業。作業要求學生們在寒假陪伴爺爺奶奶或身邊的老人學習智能手機日常應用,幫助老人了解和掌握智能手機基本操作,并能用手機鏡頭隨時記錄溫暖時光。
“當前我國網民規模超過9億,但60歲及以上網民占比僅為6.7%。這意味著,有相當數量的老年人沒能及時搭上網絡快車,還有人因為不會用智能手機而遇到買菜、看病、出行的困難。”衢州職院學生會執行主席王龍婷介紹說。
為了這次寒假實踐,衢州職院的大學生們用兩周時間,通過電話訪談、上門調研、問卷調查等方式,收集匯總了老年人智能手機日常使用需求,并針對老人生活中出現的高頻事項和應用場景,用平板電腦繪制了一份《老年人智能手機實用指南》。
《老年人智能手機實用指南》主要分為六個單元,內容涵蓋如何調出健康碼、如何將手機字體調大、手電筒如何使用、如何用手機拍照、微信發紅包和視頻通話等等。針對不少老年人想學習手機拍照和短視頻等需求,指南不僅設置了輕松詼諧的圖文介紹,還配上了寓教于樂的“課外作業”。
全校6800余名大學生志愿者在遵守疫情防控的基礎上,走進社區和家庭,面向身邊老年人積極開展一對一陪伴幫教。其間,學校還開展了“朋友圈”微笑打卡、“百歲組合”手機攝影、“秀出幸福晚年”短視頻制作等趣味比賽,幫助老年人能用、會用、敢用、想用智能技術。
此外,學校還積極組織引導老年人通過同伴互學、參加興趣小組、學習型社團等形式,了解新事物、體驗新科技、積極融入智慧社會,讓“慢半拍”的老年人跟上智能時代發展的腳步。新學期開學,學校將通過智慧云端曬出大學生與老人們的“寒假作業”,作為大學生的第二課堂實踐學分。(蔣亦豐 朱峻 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