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職業技術學院巴中恩陽扶貧展示
為牛角溪村高中學生進行高考志愿填報指導并送上學習用具
青春橙汁下恩陽 助力扶貧展夢想
為村民進行勞動技能培訓
為牛角溪村婦女開展藏羌繡培訓
成都職業技術學院積極探索“教育+N”精準扶貧成職模式,充分發揮革命老區巴中恩陽區蘆筍、黃精特色產業的規模品牌優勢和電商發展趨勢,努力構建“政策+企業+農戶+電子商務”的產業精準扶貧模式,通過發揮高職院校專業優勢進行技能培訓,一方面培養了貧困村電子商務技能操作人才,另一方面通過電商銷售特色農產品蘆筍、黃精,發展了特色產業,“教育+電子商務”扶貧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把握扶貧工作準星,了解幫扶貧困村實際情況
恩陽區隸屬四川省巴中市,位于四川省東北部,屬于典型的“老少邊窮”深度貧困地區,恩陽區主要屬米倉山南麓丘陵地貌,正好處于巴中境內低山、長梁高丘地貌向平緩坡臺狀丘陵地貌過渡地帶,境內多為丘陵、低山,平壩較少,交通條件差。巴中市常年在四川省21個地市州中人均GDP排名末尾,恩陽區的扶貧任務非常繁重。牛角溪村為恩陽區最困難的貧困村之一,全村1405人,建檔立卡貧困戶408人。全村40%的人口在外務工,村里在2016—2018年在扶貧政策與扶貧資金的支持下,先后建設了特色蘆筍種植基地60畝,黃精種植基地200畝。在全村干部群眾的努力下,蘆筍、黃精長勢喜人,2019年3月蘆筍到了上市時間,但困于當地地理位置的偏遠、交通條件的限制,蘆筍的銷售不暢,影響到了貧困村的特色產業發展、打擊了村民的種植積極性。村里的土雞蛋、土雞也需要賣出去。
二、創新扶貧工作方式,實施“教育+N”成職扶貧模式
(一)“教育+電商”貼近扶貧迫切需求
2019年5月,學校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主任蘇武老師到牛角溪村駐村扶貧,貫徹落實“教育+N”精準扶貧成職模式,利用做過物流管理、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主任的專業知識貯備和大量的合作企業,在牛角溪村已有蘆筍、黃精種植基地的基礎上,選擇了“教育+電商”的方向。在開展牛角溪村農村電商工作中,確定“政策+企業+農戶+電子商務”的產業精準扶貧新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成都職業技術學院發揮高職院校專業優勢,在扶持農村產業發展基本條件的前提下,一手抓電商人才培養、一手抓與企業合作搭建電商銷售平臺,走出了一條符合當地特色的電商扶貧道路。
(二)“教育+電商”提供扶貧堅強保障
1. 立足特色產業發展實際,政府支持、政策引導。蘆筍特色產業是恩陽區大力發展的特色產業。由區政府牽頭,農村農業局、扶貧局、財政局、招商局配合下,恩陽區的蘆筍產業在27個鄉鎮蓬勃發展起來。在牛角溪村的蘆筍特色產業發展前期,在土地流轉、種植技術培訓等方面,政府各部門的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2018年1月扶貧專項資金投資30萬建設了蘆筍大棚種植基地;因為牛角溪村的道路沒有硬化,為蘆筍的種植運輸帶來了不便,2019年10月,扶貧專項資金撥款40萬修建了1公里的蘆筍“產業路”。恩陽區扶貧局成立了“蘆筍辦”,牽頭各鄉鎮的蘆筍種植、銷售工作。在這樣的支持下,2019年的收獲期,恩陽區每天的蘆筍產量在5000—7000斤,為恩陽區成為中國蘆筍之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牛角溪村的蘆筍也就有了規模優勢、品牌效應。
2. 立足治標易治本難的實際,慣于輸血、善于造血。成都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以服務業為主的高等職業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群是學校的國家級重點專業群,在牛角溪村發展電商扶貧的道路上,大有可為。2019年9月,成都職業技術學院在牛角溪村建設了“扶貧圖書館”,捐贈了一套圖書管理系統、1000余冊專業書籍,村干部、致富帶頭人可以在這里借閱到最新的培訓教材。2019年10月,學校聯合花叢鎮在村里建設了“農村電商基地”,與中國人壽、中國農業銀行、百世快遞、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農村金融機構等合作,為百姓提供保險、金融、快遞、綜合繳費、電信業務、農村金融、代購代售、便民服務、生活服務等近30項服務,做到了“全心全意為百姓、一心一意做服務”的初衷。但這些,都需要懂電商,懂操作的人才。2019年9月-2020年11月,成都職業技術學院在牛角溪村會議室、“農村電商基地”舉辦了8期“農村電商物流操作技能培訓班”,培訓村干部、致富帶頭人30人,48課時。至2020年11月,成都職業技術學院出資組織牛角溪村干部、致富帶頭人13人次到學校成都本部參加3期共計18天的“電商物流技能操作培訓”。在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實施后,牛角溪村的電商人才從無到有,打下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3. 立足增收目標的實際,社會扶貧、特色扶貧。在2019年6月,蘇武老師剛到牛角溪村,見到村里的蘆筍銷售遇到困難,便指導返鄉創業的大學生辜同學,申請了淘寶網店,把村里的蘆筍放在網上銷售,每天能銷售蘆筍200斤,初步解決了當時的蘆筍銷售難題。但淘寶網店的銷售缺乏穩定性、沒有品牌效應的缺點也很明顯。在學校的一系列“教育+電商”的措施實施后,電商人才從無到有、硬件基礎條件更趨完備。2020年3月份,村干部莫懷玉在蘇武老師的指導下,承擔了淘寶網店的運營維護。村干部還在抖音上銷售村里的特色產品。這樣,不光蘆筍、黃精,土雞蛋、土雞也都搭上了電商銷售的快車道。蘇武老師還聯系成都永輝超市,把村里的特色農產品放在大城市的超市里銷售,在App“永輝生活”上,人們只要動動手指,就能買到村里的優質特色農產品。村里的貧困戶魏光友說:“以前真沒想到農產品會這么有市場,村里的蘆筍、黃精、土雞蛋、小米,在設計好了包裝后,在大超市一下子就賣斷了貨,現在我們再也不怕種植的農產品賣不出去了。”
(三)“教育+電商”創新扶貧新成效
1. 對癥式扶貧從根本上改變思想。牛角溪村全村的貧困人群主要是老人,該部分人群扶貧難度大,如果單單地靠資金扶持或者其他傳統扶貧方式,只會是短暫的。村里培養電商人才,教會了村民在網絡上做買賣,把產品賣出去,而且還能賣個高價,實現了“開支縮小、收入增加”,從根本上解決了其貧困趨勢,同時這種“對癥式扶貧模式”,貧困戶的產品有多少幫他賣多少,這充分調動了貧困戶的積極性,使其思想上由“要我脫貧”轉變到“我要脫貧”上來,項目的成功率和實施后的效益明顯提高。
2.專業治貧從服務上履行責任。成都職業技術學院作為牛角溪村的幫扶單位,充分發揮了一所高等職業院校在教育、專業方面的優勢,把專業老師、校內實訓基地、校企合作的企業都拉入到精準扶貧的道路上來,實現了服務地方、脫貧攻堅的社會責任,牛角溪村的蘆筍、黃精產業得到了大力發展,為革命老區的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