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市第十二屆中等職業學校師生職業能力大賽剛剛落幕,東陽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東技校區師生憑借嫻熟的技能、規范的操作和出色的表現,榮獲24個一等獎、14個二等獎、10個三等獎。其中,8個項目的一等獎位列第一名,分別是中職發展論壇、技能教學論壇、單片機裝調、工程測量4個教師項目,及4個學生項目——工程測量、建筑CAD、網絡搭建、手工單證制作。
“7月以來,參賽選手們放棄了許多休息時間,積極備賽。”東陽職教中心黨總支書記、校長盧干說,“功夫不負有心人,師生們的技能水平更上一層樓,在比賽中大顯身手,獲獎等次有了質的突破。”
細微處見真章 厚積薄發
手工單證制作比賽時長2.5個小時,東陽職教中心2019級商務班學生周琳琳、蔣欣怡、顧佳瑤,提前1.5個小時走出考場。她們均獲一等獎,并包攬前三名。手工單證主要是審核信用證、填制單據、審核單據,難度不高,但需要認真細致。
“以前我不夠細心,是盧麗華老師的悉心指導,讓我逐漸提高技能。”周琳琳說,“盧老師特別強調細節,因為這不僅關系到比賽成績,更是今后工作要具備的素質。每份單據的錯誤之處,她要求我們先訂正再整理到本子上。”外貿單證項目繁多,起初,周琳琳完成一套模擬卷需三四個小時。在反復練習中,她和蔣欣怡、顧佳瑤逐漸做到快、準、好。
同樣是2.5個小時,2018級預科機電班學生毛紅卻覺得時間有點緊張。他參與的是數控車項目,獲一等獎。比賽內容是根據圖紙和材料,用數控車床制作兩個圓柱形零件,外圓直徑分別為50多毫米、100多毫米。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外圓直徑與圖紙標準每相差0.01毫米,就要扣2分。在如此小的零件上,毛紅還要加工凹槽、圓弧等,無異于螺螄殼里做道場。
不過,毛紅說,與備賽時的訓練相比,這不算什么,因為指導老師樓剛民找來的圖紙,難度更大。正是有了備賽期間的沉淀,選手們才得以在正式比賽時厚積薄發。最終,毛紅提前8分鐘完成制作,并在剩余時間里打磨了棱角,改善手感,為自己贏得加分項。盡管得了一等獎,但他更關注自己的失分項,“知道錯在哪兒,才能進步得更快”。帶著近幾個月的訓練心得,周五毛紅要參加技能高考,其目標是浙江科技學院。
獲取教學啟示 以賽促干
陶栩捷是聲樂教師,為幼師專業的學生傳授聲樂技能。在本屆比賽中,他不僅要說課,還要轉換角色——幼兒園的音樂教師,設計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雖然缺乏幼兒教育教學的實踐經驗,但他借助校企合作平臺,到一所開設暑期班的幼兒園“跟崗”學習,最終在比賽中獲一等獎。
此次比賽,更堅定了陶栩捷變革教學模式的信心和決心。“幼師專業的學生,將來和小朋友打交道。作為老師,我們既要讓學生們唱得更好,也要教她們如何以小朋友喜歡的形式來展示音樂。”今年,陶栩捷嘗試融入幼兒教學模式,充滿童趣的課堂頗受學生歡迎。其優質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在東陽職教中心脫穎而出,陶栩捷因此參與了東陽市優質課比賽并獲一等獎,將代表東陽參加金華市優質課比賽。“我會繼續探索,改變傳統聲樂教學模式,把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設計與專業課相結合,讓學生在校內提前進入‘角色’。”
面對網絡營銷項目,樓沁、胡燦陽也遇到了難題。“比賽使用的網絡平臺更換了,我們要從零開始熟悉。”上一屆金華市中等職業學校師生職業能力大賽中,樓沁獲網絡營銷一等獎,但他說,此前的經驗一點兒也用不上。
比賽時,選手要模擬網店推廣,用10萬元推廣10個產品,在海量詞匯中找出盡可能優化的關鍵詞,提高點擊量和成交量。“練習時,一個產品就要花費一個小時,而比賽時間只有兩個小時。”胡燦陽說,“只靠我們自己摸索,是不可能獲獎的。”信息技術學部主任葛大慶一方面為其提供思路,另一方面聯系行業專家進行指導。該學部不參賽的教師也同步訓練,分享心得。
賽后,樓沁、胡燦陽便著手指導高一、高二學生,為網絡營銷比賽作準備。“我們教師備賽時,已挑選了6名學生一起參與,這為接下來的學生比賽打下了一定基礎。”樓沁說,“學無止境,我們與學生同學習、共成長。”
培育競技文化 增強底氣
本屆比賽,盧干也是參賽選手。在中職發展論壇中,他講述了校地合作共繪產教融合同心圓。借此次契機,該校再次走訪虎鹿鎮、白云街道、木雕小鎮等地,梳理產教融合工作。虎鹿鎮黨委書記單凱權還到比賽現場點贊:“感謝東陽職教中心與我們無縫銜接,幫助我們在蔡宅旅游節上取得新的突破,幫助農產品走出去,幫助我們開展研學游……”
在答辯環節,評委提出校地合作的中職學校較少,通過校地合作培養人才方面,中職學校與高職學校有何不同?“中職學校以本地生源為主,開展校地合作,可以讓學生直接接觸本地的特色產業,他們學成后,也可以直接服務于本地經濟發展。”盧干說,在校地共建的活動中,學校用生命銀行記錄學生成長歷程,培養其品德優良、人文扎實、技能精湛、身心健康的核心素養。
“我們培養的學生,不僅要有一技之長,更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良好的適應能力、勇于面向未來的能力,讓學生無論升學還是就業,都更有底氣。”在盧干看來,除了校地合作,職業技能競賽也能增強師生們的底氣。備賽期間,技能訓練隊的師生們緊繃著一根弦——提升技能、爭先創優。生產實習處主任王雪芳和同事們每天檢查訓練情況,校領導抽查,各學部落實訓練計劃。動員會、小結會、誓師會等,為師生們加油鼓勁。
值得一提的是,信息技術學部共有14名師生參與5個項目的比賽,任務最重,且5名參賽教師中,3名是班主任,3名是教齡3年內的新教師。賽前的兩個周末,葛大慶召集選手們加訓,大家在一起交流探討,互相提高。該學部還為學生私人定制訓練方案。團隊作戰、精準施策,最終,該學部獲8個一等獎、5個二等獎。
23日,東陽職教中心舉行會議,總結本屆比賽的成果,查找不足之處,并對新一輪省賽、國賽的選拔賽和下一屆技能大賽進行部署。在一次次努力突破中,東陽職教中心逐漸形成了勤奮、刻苦、扎實、嚴謹的“技能訓練隊品質”。該校正積極培育具有東技特色的競技文化,從選苗、組建團隊、制定計劃、專家引領等方面著力,構建完善的運作體系,為省賽、國賽甚至世界技能大賽蓄能。(張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