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教育部等9部委聯合發布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標志著我國職業教育正從‘怎么看’轉向‘怎么干’的提質培優、增值賦能新時代,也意味著職業教育從‘大有可為’的期待開始轉向‘大有作為’的實踐階段……”11月8日,在2020年浙江省暨寧波市職業教育活動周的啟動儀式現場,教育部職成教司綜合改革處副處長孫輝關于《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的解讀,掀起了浙江職校教師、校長、職教專家的熱議。
當職業教育步入“質”時代,浙江職教如何乘勢而上?借著職教活動周,我省各職業院校不僅通過線上線下活動展現新時代職校師生的新風貌,還積極為浙江職教打造“重要窗口”建言獻策。
提升職業教育“協同力”
立足臺州產業基礎優勢和發展方向,凝聚政府、企業、行業、學校多方資源,臺州科技職業學院主動融入“456”先進產業集群,發起成立長三角磨具產教聯盟、長鷹無人機學院、市現代農業產教聯盟。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與物產中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注冊成立集培訓、咨詢、合作為一體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大學——物產中大國際學院。學院擁有一批由知名企業高管、央企負責人、高校專家學者組成的專兼職師資隊伍,面向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開放辦學。
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分別與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寧波時尚國際產業園共建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寧波紡織服裝技術創新研究院、寧波現代紡織服裝產業學院,以建設數字化、智能化“紡織服裝+”產教融合平臺為目標,促進本土紡織服裝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
……
11月8日,在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舉辦的浙江省職業教育成果展,呈現了浙江政府、行業企業和區域職教集團、職業院校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中的典型案例。
“職業教育是跨界教育,構建多元辦學格局是新時代辦好公平有質量的職業教育的必然要求。只有建立健全校企協同育人機制、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舉辦職業教育的激勵機制,才能激發職業教育活力,增強改革動力。”孫輝為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指出了一條實施路徑。
而這也正是浙江職教一直致力的方向。2019年,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委、省教育廳等8部門聯合印發《浙江省產教融合“五個一批”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到2020年年底,重點培育10個省級產教融合聯盟,創建20個產教融合示范基地,實施40個產教融合工程項目,培育100家產教融合型試點企業,實施200個以上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各職業院校積極探索多種形式辦學,匯聚企業資源,與行業龍頭企業合辦特色產業學院,以產業和技術發展的最新需求推動人才培養改革。
“《行動計劃》強調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鼓勵地方開展混合所有制、股份制辦學改革試點,學校從2018年就開始探索試點建立混合所有制、股份制聯合辦學實體,形成多主體協同、多元化治理、多要素銜接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學校與商城集團、首諾電商等企業聯合成立了混合所有制商城設計學院和首諾電商學院,不斷完善企業參與辦學的利益驅動與合理回報機制,推進校企全方位深度合作,形成校企命運共同體。”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院長馬廣說。
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
今年6月,經教育部批準,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正式更名為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大學,該校也成為浙江省首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學校、全國首個以建筑類專業為主的本科層次職業學校。2020年首批土木工程等6個專業招生1500人,報名人數爆滿。“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對于貫徹落實中央關于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新部署,落實‘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新要求,完善職業教育體系,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該校校長沈兵虎說。
孫輝坦言,長久以來,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低、吸引力不足,很大程度在于職業教育體系不完善,辦學質量不高。“職業教育在全民終身學習體系中具有獨特功能和價值,不應是學制體系中的一個層次,而應是有著完整體系的教育類型。要加快建設結構合理、定位清晰的職業學校體系,實現不同層次職業教育自下而上無縫銜接,同時還要著力解決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的關鍵短板,明確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的功能定位。”孫輝說。
去年,浙江省發布《關于全面實施高等教育強省戰略的意見》,提出到2022年,全面實施高等教育強省戰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成全融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讓職業教育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
從量的擴張到質的提升,浙江各職業院校紛紛開啟了一場“質量革命”。紹興護士學校緊密圍繞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護理人才培養需求,全學科融入思政,構建“三全育人”教學機制,因課施教,一課一策;浙江金融職業學院組建“數字+普惠”融合共生的金融管理專業群,構建“技能型、復合型、精英型”金融人才培養體系……
拓展職業教育“服務力”
今年年初,受疫情影響,企業復工復產面臨諸多難題。省教育廳第一時間下發《關于做好職業院校學生頂崗實習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通知》,有序啟動職業院校學生實習尤其是畢業班學生頂崗實習計劃。一時間,成千上萬名職校生站了出來,積極投入復工復產的大潮之中。
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提升職業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能力、提升職業教育服務國際產能合作能力,是此次《行動計劃》為職業教育繪制的又一幅“作戰圖”。
麗水職業技術學院“三農”服務團隊,用藝術激活鄉村,將空心化國家級傳統村落——松陽縣楓坪鄉沿坑嶺頭村打造成全國知名的“畫家村”;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連續15年承辦寧波市政府優秀農民進高校項目,年培訓農民5000人次;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積極探索“黨建+雙創+扶貧”模式,將電商創業火種播撒到山東革命老區……浙江各職業院校努力用行動交出答卷。
不僅如此,近年來,浙江的職業教育模式也從國內走向了國外。作為商務部指定的“中國職業技術教育援外培訓基地”,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承擔發展中國家人力資源培訓項目已長達12年,相繼為100多個發展中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訓職業教育、港口管理、汽車、工業等領域的管理人員和技術精英;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把服務國家“南南合作”與“一帶一路”作為提升學校國際化水平的重要方向,與老撾、柬埔寨等國家和地區的多所高校簽訂合作協議……在寧職院黨委書記張慧波看來,對外援助模式,在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同時,也積極推動了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交流,有效提升了中國職業教育和“中國制造”的國際影響力。
“下階段,浙江將按照‘辦好公平而有質量的職業教育’這一奮斗目標,著力圍繞‘統籌、質量、改革’3個關鍵詞,通過加強設區市統籌職教改革、強基提質推動質量發展、推進溫臺職業教育改革等舉措,推進浙江職教整體質量提升,為建設‘重要窗口’提供堅實的職業教育支撐。”省教育廳副廳長于永明說。(胡夢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