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牽一發而動全身,關乎教育、科技、人才、產業各領域,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戰略性設計。湖北工程職業學院以“雙高”建設為目標,以集團化辦學為引領,以產業學院建設為突破口,深入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思路新途徑,被國家媒體點贊為“黃石模式”。
產業學院建設的背景分析
(一)國家層面:產業學院建設是國家產教融合政策的新導向。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大致經歷了4個發展階段:1.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企業舉辦職業教育,廠辦學校、廠校一體;2.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行業舉辦職業教育,校企分離、校辦工廠;3.21世紀初,政府部門舉辦職業教育,行校分離、產教結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4.進入新時期,多元主體辦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
校企合作經歷4個發展階段,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產”與“教”兩張皮現象依然存在,根本原因是產教融合多元主體的主觀認知、利益視角和行為邏輯存在差異。因此,《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要“推動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職業教育命運共同體?產業學院是重大突破口。因為產業學院可以把政校行企多元主體緊緊聯結起來,實現產教價值共同、利益共同、治理共同、育人共同、文化共同、情感共同,從根本上破解產教融合深層次問題。
(二)地方層面:建設產業學院,黃石有土壤、陽光和空氣。
黃石是中國鋼鐵工業搖籃,中國近代首個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公司,中國首家機械化露天開采鐵礦——大冶鐵礦,中國第二家商辦水泥廠,湖北省境內首條鐵路,湖北省首只股票都誕生于黃石。工業是黃石的城市之魂。特別是近些年來,黃石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和規上工業增加值均名列全省前茅,每年企業用工缺口在3萬人以上。工業經濟是黃石職業教育的肥沃土壤。
黃石建設產業學院有充足的陽光:國家對職業教育的地位提升前所未有,黃石產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前所未有,黃石市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把職業教育作為產業轉型戰略工程,舉全市之力支持職業教育。為了支持學校發展,黃石市投資28億元,按照在校生1.5萬人、占地947畝、建筑面積49萬平方米的規模在國家級別開發區建設新校區。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良好社會環境和強大支撐體系逐步形成。
黃石發展產業學院還有無處不在的空氣:黃石人民身上流淌著工業的血液,崇尚勞動、崇尚技能的意識已深深融入了黃石人民的基因里。
(三)學校層面:產業學院建設是創建“雙高”院校的突破口。
黃石因廠設市,湖北工程職業學院因工創校。新中國建設時期,隨著一大批大型國有企業紛紛落戶黃石,黃石職業教育蓬勃發展。1964年,湖北省工業部門以省農業機械廠為依托,創辦了湖北省第二技術工人學校,這是湖北工程職業學院辦學的起點。到了上世紀80年代,黃石工業發展進入鼎盛時期,經濟規模一直穩居湖北省第二,全市各行各業都興辦起自己的中職學校,黃石市的職業院校數量達到了68所。到了上世紀90年代,由于國有企業體制改革,一大批職業學校從企業剝離和倒閉,黃石職業學校整合為16所。到了21世紀初,職業學校招生普遍困難,黃石城區職業學校由16所合并為3所。其中湖北工程職業學院就是由市工業技校、市交通學校、市商業學校、湖北省機械工業學校“四校重組”而成。2015年,隨著黃石工業經濟的強勁復興,黃石城區的職業院校合而為一,由湖北工程職業學院牽頭,組建鄂東職業教育集團。
黃石職業院校數量的變化,從68到16、到3、到現在的1,反映的是一部黃石經濟發展史。產業興,則職教興,職業教育遵循雙循環規律,作為區域發展子系統而存在。正是出于對職業教育規律的把握和對學校發展歷史經驗的總結,湖北工程職院經過反復論證,決定把產業學院作為產教融合的主要抓手,作為創建“雙高”專業和院校的重要突破口。
產業學院建設的基本思路
(一)產業學院的基本定位:根植黃石工業,服務黃石工業。
產業學院的建設要小切口、定位精準、精耕細作,主動站在全市的大局去思考,把職業教育作為市場要素來謀劃,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這既符合區域性辦學導向,同時也是地方職院的現實選擇。黃石是一座工業城市,湖北工程職院是一所新工科學校,主要服務黃石工業轉型發展,理所當然,義不容辭。
(二)產業學院的初心使命:立德樹人、以職興城。
職業教育的初心是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職業教育的使命是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堅持以職興城,通過職業教育來服務推動黃石產業和企業發展。一是提供人才供給,引導畢業生留黃石就業,為企業大規模培訓職工。二是堅持開門辦學,圍繞產業鏈調整專業鏈,根據專業鏈建設課程鏈,通過課程鏈培育人才鏈,對接黃石新興產業,新開設了古建筑、冶金、人工智能、飛機維修、跨境電商等專業。三是堅持科技服務,提升服務企業技術改造和產業轉型升級的能力。牽頭成立了黃石市發明協會、鄂東南保護性建筑數據中心、黃石港口物流產業研究院和工業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
(三)產業學院的基本理念:開門辦學、共建共贏。
堅持“校內”“校外”兩個校區辦學和學校、企業兩個主體育人的思路,打破校園的“圍墻”和界限,把學校辦進產業園,把專業建進產業鏈,把課堂搬進車間,讓學校看起來像工廠,工廠看起來像學校,真正實現產教深度融合,構建政校行企利益鏈、情感鏈和價值鏈。
(四)產業學院的運作模式:搭建平臺、整合資源、共建共治。
建設產業學院的關鍵,要不斷搭建平臺,通過平臺建設,整合政校行企各方資源,形成命運共同體。2015年7月,由湖北工程職院牽頭,整合黃石城區職業教育資源,組建鄂東職業教育集團。與一般職教集團或聯盟不同,鄂東職教集團是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受托代表市政府部門履行出資人職責,承擔舉辦職業教育職責。通過“集團統籌性、高職引領性、中職基礎性的中高職集團化辦學”的“三性一化”改革,把政府、行業、企業、學校等各方面的資源整合起來,共同投入、共同建設、共同管理產業學院,共同分享產業學院建設成果。
(五)產業學院的主要類型:校企共建型、政校企共建型、行校企共建型、政校行企共建型。
目前湖北工程職院組建的產業學院有8個,按照舉辦主體來分,可分為4種類型:
1.校企共建型:與上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上達電子產業學院;與大冶有色金屬公司合作,成立了冶金產業學院;與黃石環亞美業集團合作,組建了環亞健康產業學院;與珠海世紀鼎利集團共建了鼎利產業學院。
2.政校企共建型:與國家級別開發區黃石開發區·鐵山區,以及轄區內的PCB企業,共建電子信息產業學院;與西塞山區政府部門、全國大型特鋼企業新冶鋼三方共建智能制造產業學院。
3.行校企共建型:與黃石市建筑業協會以及龍頭企業揚子建安集團共同組建黃石建筑產業學院。
4.政校行企共建型:與黃石市港口物流發展中心、黃石市物流協會、以及黃石新港、傳化物流等大型企業集團,共同組建港口物流產業學院。
產業學院建設的具體措施
產業學院怎么建?建什么?湖北工程職業學院實施“六個一”改革,做實做強產業學院。
(一)每個產業學院打造一至兩個核心專業群。
湖北工程職院是由4個學校重組而成,以前專業比較寬泛、多而雜。近兩年,學校對專業進行戰略性布局調整,對接黃石九大主導產業,集中資源,重點建好機電工程類專業。在機電工程類專業中,又重點專注一個方向: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一個產業學院辦一至兩個核心專業群,培育一個核心專業群。聚焦主營業務,按照產業企業的需求,集中資源,辦優勢專業,做精做特,打造核心競爭力。
(二)每個產業學院對接黃石一個產業、對接一批龍頭企業。
服務對象產業化是產業學院的基本特色。每個產業學院都對接黃石一個主導產業,與一批龍頭企業合作,聯合招生、聯合培養,共同辦學,共建專業、實訓基地、“雙師”團隊、教學資源庫,以項目實戰和課證融通的教學模式,定制培養企業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
(三)每個產業學院聘請一批行業內領軍人物,創辦大師工作室,培育一個教學團隊。
第一種方式是“引”,引進了人工智能圖像識別引領者陳友斌博士、中國數據智能領軍人物黃暉博士、信息安全專家周顯敬博士,到學校建立博士工作室;第二種方式是“聘”,聘請了全國機械工業勞動模范周紅祥、湖北工匠宋幸福、刺繡大師劉小紅為學校的兼職教師,在學校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第三種就是“請”,邀請業內專家擔任產業學院的顧問和特聘專家。通過他們把行業企業的資源帶進來,通過混合編隊、共做項目,把學校的青年教師培養起來。
(四)每個產業學院組建一個產教聯盟或行業協會。
實踐證明,組建行業協會、產教聯盟,政府支持、企業積極、學校成長,多方受益,效果很好。通過組建行業協會、產教聯盟,經常組織一些活動,可以把企業聚集起來,增進交流合作,抱團取暖,企業樂意;行業協會具有政策咨詢、市場調研、標準制定、資格審定等多個主管部門的行政職能,學校組建行業協會、產教聯盟,可以承擔很多政府部門和第三方的職能,增強學校的影響力。
(五)每個產業學院成立一個產業技術研究機構。
職業教育在社會整個系統中的主要職能就是三項:教育、科技和國際交流,其中科技職能最為薄弱。通過成立產業技術研究機構,可以加快培育產學研力量,增強產業服務能力。2019年11月14日,成立了工業互聯網產業技術院,聚焦產業技術研究和推廣應用,圍繞智庫服務、科技創新、產業聚集和人才培養四大功能,培育了圖像識別、大數據應用、工控安全、物聯網、工業機器人5個技術團隊,建設了智庫、評價、培訓、交易、孵化五大公共服務平臺,申報了8項國家和省部級課題,舉辦了黃石首屆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云上研討會,牽頭編寫全國高職高專工業互聯網專業教材。
(六)每個產業學院聯合一批企業實施政校行企合作辦學,開展企業員工學歷和技能雙提升行動。
2019年,學校與上達電子公司合作,承擔湖北省首批政校行企聯合辦學試點,組建了新型學徒班。學員為企業在職員工,同時注冊為學校學生,白天上班、晚上上課,旺季生產、淡季學習,實行彈性學制,實現了招工即招生、入校即入企。這種模式被國家媒體點贊報道。(劉海平 湖北工程職業學院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