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杭州市臨平職業高級中學計算機專業高質化建設道路
在同頻共振中與時俱進,在迭代創新中持續領跑。
作為浙江省“品牌專業”建設項目,杭州市臨平職業高級中學計算機專業以“校企合作”為輸入的制勝“算法”給人深刻啟示:職業教育,不僅要與時代同頻、與地區同頻、與產業同頻,更要有敢下先手棋、善打主動仗的迭代創新意識和迭代創新機制,做專業建設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方能不斷創造新的發展機遇,持續占據人才培養的制勝高點。
同頻共振
把握“戰略”主動
杭州市臨平職業高級中學計算機專業創辦于1994年,與中國互聯網“同齡”,并一路“同行”,成就了專業雄厚的底蘊與創新的氣質,迅速成長為學校的重點專業,并接連被評選為“浙江省示范專業”“浙江省實訓基地”“杭州市示范性實訓基地”,為助力杭州“智慧城市”建設、助力余杭“智慧產業集群”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2017年,計算機專業憑借出色的辦學成績成功入選浙江省“三名工程”的“品牌專業”建設。
面對新的征程,杭州市臨平職業高級中學牢牢把握戰略主動,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通過頂層設計,不斷加強與時代、產業、企業的同頻共振,夯實專業基礎。
學校緊盯“大勢”辦“大事”,針對行業發展急需,及時調整專業布局,開設了計算機網絡技術、物聯網技術等專業方向,有力支持企業轉型升級;針對學生向上成長需求,積極融入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攜手國家“雙高”校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開辦了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3+2”班,有效暢通就業、升學渠道,吸引大批學生報考;針對人的全面發展需要,全面實施“選擇性課改”,及時調整專業核心課程標準,并從擴展學生職業能力角度出發,增加多門選修課程,使選擇性課程體系更加充實、優化;針對國家復合型人才培養導向及學生可持續發展訴求,勇立潮頭,率先申請“1+X”試點,所選項目“Web前端開發”成功首批入選,在以“書證融通”為核心的“三教”改革上作出有益的探索。
學校堅持以“專業群”建設呼應“產業群”人才需求,攜手聯想集團、阿里巴巴等7家行業標桿,對人才需求與培養規格進行深入調研,確保專業的教育教學精準對接新職業標準、行業標準和崗位規范,緊貼崗位實際工作過程;著重針對企業對技術技能的高要求,全面加強實踐性教學,傾力建設包含計算機學科機房及數字媒體、網絡綜合布線、硬件維修、動畫制作、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實訓室21個,極大地提升教學環境與實訓條件。此外,專業還充分發揮“政府、學校、企業”三元合力,創新推出“一專一聯盟”現代學徒制,攜手以聯想集團為首的企業聯盟,開設“聯想專班”,并成功打造出“三真、三進、三實”現代學徒制新樣態,驅動產教融合更加深入。
學校積極融入杭州“智慧城市”建設,以服務謀發展,一方面通過產學結合,讓學生直接參與對外技術服務,積累工作經驗;另一方面,鼓勵教師走出校門,在社會服務中提升自我,教師們協助企業開發專利3項,培訓社會失業人員900余人次,并通過“送教進社區”,給老年大學、志愿者等義務授課、宣講等600余人次。
此外,學校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傾力支援中西部地區發展,結對幫扶云南省盈江縣學生來校就讀,派遣莫建芳老師赴新疆阿克蘇支教、孟國宏老師赴湖北恩施支教、張繼輝和邰見良老師赴貴州黔東南支教,有力提升了學校的品牌美譽度。
迭代創新
蹚出“機制”新徑
“迭代”一詞源自計算機領域,指通過重復反饋、改進,不斷逼近目標。臨職計算機專業創造性地將其演變為創新機制,并成功構建出能量高效耦合、創新不斷迭代、關系充分融合的“耦合·迭代·融合”專業建設模型。
為了加強能量耦合,學校通過建立“校企聯合工作站”及“調研、轉化、驗證”工作流程,實現了團隊耦合;通過確定“標準驅動、認證導向”的合作框架,實現了標準耦合;通過強化“行業標準向人才培養標準轉化”的同步更新,實現了要素耦合。
為更好地增強創新的靈敏性,在不斷迭代中保持先進,學校堅持小步快跑,圍繞“崗位迭代”動態制定人才培養標準;通過“融入、改編、新建”生成前沿課程內容;依托“智空間”打造動態開放的生成性課堂;科學引入企業認證實施“1+X”評價。
以“運維崗位群”建設為例,學校依托“校企聯合工作站”對崗位群的任務監測數據,不斷對人才培養標準進行修訂,完成了“單一技能型—多技能復合型—技術/服務綜合型”三輪迭代,確保人才培養標準與行業發展始終契合。
學校緊緊圍繞“選擇性”課改重構課程體系,將職業素質培養融于文化基礎課程,并創新教學內容開發流程,將行業動向以“活頁案例+真實項目”形式開發為教學內容,以案例形式更替到項目中,將行業新應用充實到教學中,保證教學內容的前沿性,形成了《常用設備故障排除》等活頁案例,并生成了“IT運維服務工程師實戰技巧”等綜合實戰課程。
學校充分運用“智空間”資源庫不斷將企業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并依托微課學習等模塊實施“積木式”教學,依托在線學習等實現教學“留痕”,依托數據處理技術等生成客觀評價,確保課堂建設的開放性。
學校將認證作為學生學業過程管理的基本要求,以學業水平為“1”,各企業認證等為“X”,創新實施“1+X”評價;大力推行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價值旨歸的多元評價體系,科學地將過程評價和結論評價有機融合,輔之以大數據分析運用,確保人才評價的客觀性、真實性、多元性。
為深化關系的融合,學校全面推進企業師傅及學校教師的崗位能力與教學能力關系融合、企業用工標準與學校培養標準融合、工作內容與教學內容融合、工作環境與教學環境融合,辦學生態進一步改善。
模式的構建與應用充分彰顯出學校的應變力,并突破性地提升了專業的創新效率與育人效益,相關成果一舉摘得杭州市第六屆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現代治理
提升“資源”能效
“成功的團隊,依靠每一個人,也成就每一個人?!痹谕醴进Q校長看來,教師是專業的第一資源;擁有一群好教師,并接連不斷地涌現名教師,是品牌專業建設的重要支柱。
一直以來,學校計算機專業堅持依靠教師、服務教師,在“鴻雁精神”引領下,不斷完善合作互助式群團結構、制定梯隊式名師培養計劃,活化各級各類教師培養方式。尤其是在“品牌專業”建設過程中,學校堅持“一盤棋”思想,將教師隊伍全面提質與“名師”建設有機結合,構建了“基于名師領航、工作室護航的雁陣式師資培養模式”,專業氣象更具生機。
根據教師個人意愿以及近期發展情況,遴選出計算機專業名師培養對象和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參與3個校級名師工作室的研修活動,通過與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結對,促進學校名師培養對象的快速成長,同時為名師培養對象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在學歷進修、外出考察培訓等方面予以優先考慮;對名師培養對象在科研、教改、技術革新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培養期內,針對名師培養對象,制定個性化、階段化達成目標,分階段予以考核。建設期內,張繼輝老師成為正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徐凱老師成為杭州市教學新銳、市計算機學科大組成員,沈琪、邵澤城、莫建芳3位教師成為技能大賽國家級別優秀指導教師,10余名教師獲評區級以上名優教師稱號。
現代化的人才觀、科學的人才運用,培養造就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目前,計算機專業在職在編教師40人,均為本科以上學歷;高級職稱8人,正高級1人;“雙師型”教師37人,高技能占比近七成;另有省特級教師、教壇新秀各1人,杭州市教壇新秀、市高層次人才D類以上11人,余杭區功勛教師、名師、學科帶頭人等優秀人才20多人;全國技能大賽金牌教練4人。
通過課題引領,教師科研能力有了長足進步。2018年,專業成功立項浙江省規劃課題1個以及多個區級以上課題;教師參與的“變‘厭學’為‘樂學’——中職‘闖關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獲國家級別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主持的“和標桿企業合作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途徑的實踐研究”獲省職成教優秀成果一等獎;“耦合·迭代·融合——中職信息技術專業建設的探索與實踐”獲2019年杭州市第六屆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此外,教師還發表省級以上優秀論文8篇;出版發行《網頁設計與制作——Html5+CSS3+JavaScript》《物聯網嵌入式程序設計》《硬盤維修與數據恢復》3本教材,均已申報“十三五”國家規劃教材。
縱覽杭州市臨平職業高級中學計算機專業發展的品牌專業建設道路,充滿質的飛躍,并在一切皆“計算”的“智慧時代”,在杭州“智慧城市”標桿城市建設中,在余杭支柱型“智慧產業集群”建設中,綻放出絢麗的光彩。(王麗英 沈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