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拍照時最好橫向拍攝,要抓住構圖的角度”。近日,寧波市北侖區大碶社區教育學院壩頭社區分院的多功能廳里,20余名社區的“小巷管家”正在聚心會神地聽老師講手機拍攝技巧課程,這是壩頭社區推出的“小巷管家”社區居民骨干自治能力提升項目的內容之一。
作為典型老城區社區,壩頭社區有常駐居民9000余人,小巷小弄多,設施老舊、老年居民多、出租戶多,是該社區的特點。社區共配有9名社區教育工作者,每位社區教育工作者人均需服務居民數量達1000余名,無法滿足網格治理“精細化”服務管理要求。
在走訪中,社區教育工作者們發現每條巷弄基本都有黨員、德高望重的鄉賢、熱心志愿者等,他們熱心主動,也有助人和參與社區治理的意向,這和社區想調動骨干居民參與自治,采取“社工+居民骨干”聯動模式為專職社區教育工作者提供補充的工作模式不謀而合。但他們中存在缺乏必要的工作技巧,存在社區治理效率不高等,那么如何提升組織溝通能力、助人技巧,讓他們有效參與社區治理呢?
于是,針對居民骨干能力提升的培養項目應用而生,除了手機拍攝技巧課程外,還根據本社區社情和“小巷管家”自身情況量身定制了《羅伯特議事規則》學習,情緒管理與溝通,調解實務與技巧,基層治理案例沙龍,抗逆力培訓,垃圾分類督導,團隊建設等專業課程。
“以前社區居民一有問題或矛盾,總是先報給社區要求解決,即使自身可以解決的很小事情,也會報社區。我們想通過對居民骨干們的理念培育、能力提升、團隊建設等,積極發掘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潛力,提升小巷管家的自我服務管理、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小巷管家成為社區的觀察員、信息報送員、矛盾化解員、政策宣傳員,實現“串百家門、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難、暖百家心”的“五百”社區微治理服務模式。”壩頭社區黨委書記張維珍說。(方艷麗 項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