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份的第三個雙休日是“全國科普日”,我國設立“全國科普日”旨在推動公眾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的了解,不斷提高公眾的科學素質。廣大青少年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青少年加強科普教育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高勞動者素質的基礎性工程。
在今年的“全國科普日”之際,湖州市科協特別邀請到了英國皇家管理協會Fellow院士、香港工程科學院Fellow院士盧漢雄,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王育良來湖州開展近視防控的科普講座。此次“院士科普報告會”由湖州市科學技術協會、湖州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科院湖州康思維新能源特色技術創新中心聯合主辦,浙江信息工程學校承辦。報告會于10月14日下午在浙江信息工程學校報告廳舉行,市科協副主席沈維勇、市關工委專職副主任杜李威等8人共同參加了院士報告會,會議由學校副校長張建霞主持。
會上,王育良教授為同學們講解了眼科疾病的預防與治療。他表示,近視、心理健康障礙、脊柱側彎已經是現在危害青少年健康的三大主要疾病,而我國青少年近視率高居世界第一。科學研究表明,上世紀70年代以后,人類的近視率大幅攀升的主要因素是兩個:光源的改變和眼睛的使用。王育良特別告誡同學們:青少年必須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合理采光、改變閱讀時坐姿、避免長時間和近距離用眼等。
盧漢雄來自香港,他用港式普通話與同學們交流,大家感覺又新奇又親切。盧漢雄為同學們詳細科普了各種不同光源的原理,提出因為科技的發展,人類從以前的自然照明狀態到現代的人工照明狀態,從戶外活動多到現在大量使用電子產品的狀態,是人類視力普遍下降的根本原因,根本解決方案就是研究出仿自然光的光源。盧漢雄告訴大家當前科技專家們正在研發智慧高仿自然光教室照明系統與高仿自然光臺燈,即用低藍光LED芯片取代當前市場上的LED發光燈,把LED中的藍光壓至與太陽光中的藍光部分相約。如果高仿自然光的照明環境真的研發出來了,是不是就能預防近視呢?盧漢雄風趣地指出,無論研發出多么先進的設備以減少光源對眼睛的傷害,但是如果你還是長時間低頭玩手機、沒有養成戶外鍛煉的習慣和良好的用眼習慣,所有的近視防控技術都是零。
張建霞感謝院士帶來的科學精神,感謝市科協和市關工委對學校學生的關愛。根據盧漢雄和王育良的講授要點,她帶領同學們集體發出倡議:“減少近距離和長時間用眼,減少使用電子產品,認真做好眼保健操,每天戶外活動一個小時。”
院士科普報告會在同學們的洪亮的倡議聲中結束。相信聽了院士的科普講座,更多的同學會激發出科學精神,努力成長為技術技能型的人才;更多的同學學會如何保護自己的眼睛,讓自己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周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