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點,開化縣芹北路上的路燈尚未熄滅,香溢人家小區樓下的留大姐餐飲店里早已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開化氣糕、生煎包、水晶包、煎餃、長壽粉干、手搟面……菜單上羅列的美味早餐“排著隊”被制作出來。系著圍裙、戴著袖套,老板娘留月英和幫工阿姨一起和面、拌餡、熬粥、包包子,動作利落干練。她指著滿滿一桶發酵好的米漿告訴記者,這是用開化糙米做的,光浸泡和發酵就得一晚上。
“老一輩人都會做氣糕,年輕人會的不多了,但大家都很愛吃。”留月英說,自己的手藝并不是祖傳的,而是在培訓班上跟氣糕大師徐水炎學的。2017年,她參加了開化縣第五期“開化氣糕師”創業培訓班。雖然只有短短的半個月,但留月英學會了制作氣糕、堿水粽、玉米餅、千層稞、煎包、麻糍、清明稞等小吃。
參加培訓不僅不收學費,浙江省衢州旅游學校(原開化縣職業教育中心)還免費提供食宿。考核合格者,可以獲得縣人社局頒發的“氣糕專項能力證書”,持證創業的學員還能獲得政府專項補助。“當時我就拿到了兩萬元補助,店里的裝潢設計也是政府免費提供的。”留月英感慨地說,這無異于幫她解決了創業啟動資金的難題。
小區和過往的行人對留大姐做的小吃交口稱贊。3年過去了,餐飲店的生意也越做越紅火。從以前的一個店面60平方米擴大到上下兩間共240平方米,從只做早餐變成一日三餐全包,店里的幫工阿姨也增加到了6人。“現在光早餐部分,年收入就超過了10萬元。”留月英笑著說,生活越來越有奔頭,現在就連兒子也來幫她經營餐飲店。
衢州旅游學校是當地唯一的一所職業學校,而“798文化創意苑”則是該校的實訓基地。基地平均每個月至少都會舉辦兩期培訓,包括開化土菜培訓、特色小吃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培訓、雙證制培訓、預備勞動力培訓等。當年,留月英就在基地里找到了致富的“金鑰匙”,現在她還想著回去鍍金呢!
2016年,開化縣提出打造“小氣糕大產業”,計劃5年培訓1萬人。衢州旅游學校培訓處主任石東明告訴記者,因為上手快、門檻低、創業方便,農民報名參加烹飪、特色小吃等餐飲類培訓班的積極性非常高。截至目前,該校已開出氣糕師創業培訓班40多期。近年來,光開化縣就新增了持證掛牌的氣糕店300多家,開化以外的130余家,有的甚至走出國門將店開到了美國、新加坡等地。
據介紹,開化縣財政每年投入200余萬元用于支持各類培訓,還創設了500多萬元的創業扶持基金。該縣還集結17個部門的資源,共同開發194種特色培訓課程和教材,力爭“多個口子進、一個口子出”,讓農民在家門口免費學技能、奮力奔小康。而縣教育局則致力于打造一支專兼結合的高素質培訓講師隊伍,包括安排相關專業教師外出參加技能培訓、組織行業技能競賽挖掘民間手藝大師等。
開化縣教育局職成教科科長徐土根表示,接下來,該縣將以“鄉村振興講堂”為抓手進一步做好送培訓下鄉。在去年試點的基礎上,他們將針對不同群體,開展特色小吃、服務禮儀、農家樂業主、農趣庭院打造、西式面點、排舞、留守兒童輔導、農家菜等培訓,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舒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