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部省共建整體推進蘇錫常都市圈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打造高質量發展樣板啟動大會在南京召開,正式發布了《教育部江蘇省人民政府關于整體推進蘇錫常都市圈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打造高質量發展樣板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部省共建,打造蘇錫常都市圈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樣板
當天大會組織召開媒體見面會。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徐光輝,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曹玉梅,無錫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市委宣傳部部長袁飛,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正春,蘇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曹后靈出席發布會。
陳子季就教育部、江蘇省人民政府關于整體推進蘇錫常都市圈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打造高質量發展樣板工作的背景、目標任務、創新點等進行發布。
陳子季介紹,蘇錫常都市圈是全國首個以城市群為單元的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教育部部黨組將全國第一個城市點選在江蘇,希望江蘇做推進東部地區職業教育“提質培優”改革目標的先行者、探路者。
蘇錫常都市圈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樣板的方案以貫徹落實“職教20條”為主線,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效果導向,設計了5個方面、24條改革任務,細化了教育部7項支持政策、江蘇省18項支持政策,及蘇錫常的34項工作任務,努力探索城市群一體化職業教育發展新路子,主要有5方面重大改革:
一是打通各級各類職業教育學校界限,開展多層次一體化培養的職業教育體系研究實踐。
二是以“提質、均衡、引領”為導向,探索城鄉一體化、都市圈一體化的集約發展模式。
三是推進產教融合型城市群建設,打造一批產教聯盟、產教融合園區(校區)、產業學院和實訓基地。
四是全面推進都市圈現代職業院校制度建設,提升現代職業教育治理水平。
五是提高勞動力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萬名勞動者高技人才占比以及提高職業院校應屆畢業生平均起薪,使職業教育成為老百姓的理性選擇。
“該方案有三個創新點,分別是制度創新、模式創新、理論創新。”陳子季提出,制度創新是指,探索城市群職業教育一體化發展模式,通過一體化設計蘇錫常職業教育的規劃目標、建設標準等,推動區域產教融合發展,輸出城市群職業教育發展“蘇南模式”。
到2022年,蘇錫常都市圈成為全國職教區域一體化發展標桿區
徐光輝表示,蘇州、無錫、常州三市構成的蘇錫常都市圈,地處長江三角洲核心區,是我國先進制造業集聚、經濟社會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我國職業教育優質資源密集、創新思維活躍的地區之一。
他介紹了《實施意見》起草的背景和過程,蘇錫常都市圈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思路和目標、重點舉措及有關保障措施。
其中,建設目標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區域發展方面。到2022年,蘇錫常都市圈成為全國深化產教融合體制機制改革先行區、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示范區和職業教育區域一體化發展標桿區。
二是內涵指標方面。到2022年,區域內新增勞動力人均受教育年限從15.5年提升至16年,每萬名勞動者高技能人才由1000人提高至1100人左右,職業院校應屆畢業生平均起薪逐年提高。
三是體制機制創新方面。推動職業院校全面開展職業培訓,實現職業院校年培訓人次達到全日制在校生規模的2倍以上。產教深度融合的長效機制基本建立,以若干龍頭產業園區為載體,圍繞千億級產業建立20個左右產教融合聯合體,職業教育與產業經濟良性互動機制逐步成熟;以學制銜接、課程銜接等為主線,完善現代職教體系;多元化辦學體制基本健全,校企協同育人模式全面推行,職業院校與企業普遍建立校企命運共同體,龍頭企業與骨干院校協同發展、支柱產業與品牌專業共生共長;教師隊伍素質明顯提升,校企師資實現雙向互聘與交流,師資隊伍“雙師型”比例達9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職業教育標準(學校標準、專業標準、課程標準、雙師標準和實訓標準);職業教育評價體系基本形成,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專項督導評估和第三方評價的人才培養質量立體評測制度基本完善。(舒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