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工業職業學院職教高地建設略筆
“學校始終堅持‘根植冶金,服務山東,面向全國,為鋼鐵產業和區域經濟社會培養培訓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的辦學定位,全力以赴創建受上級主管部門滾動支持的20所高職院校,全力試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傾力走在高職院校的前列。”近日山東工業職業學院黨委書記左海青談到職教高地建設情況時如是說。
根植冶金 打造行業辦學特色
專業對接產業緊密。作為山東高職院校中僅有的一所具有鋼鐵冶金特色的工科高職學院,學校按照做精做特“冶金類特色專業群”、做優做強“現代制造類關聯類特色群”、帶動發展“現代服務類專業群”的建設思路,對接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鋼鐵產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優化布局,打造特色,近年新增了新材料、機器人、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新專業,改造提升黑色冶金、制造、控制類專業等傳統專業向“綠色、低碳、智能、智慧”等新形態轉型,逐步形成了以工為主、文理相輔,涵蓋材料能源、裝備制造、生物化工、電子信息、財經商貿、土木建筑、交通運輸等12個專業大類與45個專業協調發展、特色鮮明的高職專業框架。學?,F有國家級別骨干專業3個、中央財政支持重點建設專業2個、國家級別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3個、“1+X”證書試點12個、山東省高水平專業群1個、專本貫通“3+2”培養專業1個、山東省省級特色專業8個、省級品牌專業群2個等。
校企融合示范引領。學校堅持校企共建,先后建成國內較先進的鋼鐵生產和軋鋼生產工藝等模擬仿真生產實訓基地和工業機器人實訓中心等實訓(實驗)場所182個,省級技藝技能傳承平臺、科技創新中心等8個。學校與東北大學等聯合成立“綠色冶金制備”“智能化協同制造技術和應用”等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研發中心,被確定為2020年智能制造領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養基地建設項目。同時牽頭成立了全國冶金職工培訓聯盟、山東冶金職業教育集團,承辦了“全國冶金職業院校模擬煉鋼大賽”,與山東鋼鐵集團、青島鋼鐵集團等大型合作企業聯合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和“1+X”試點改革,實現了冶金類、智能制造等專業學生“招生招工一體化”“學徒—學生—員工”三位一體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機制,畢業生供不應求,成為校企協同育人的示范和標桿。
60多年的辦學沉淀,學校先后榮獲全國冶金高等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校企合作先進院校、國家級別學徒制試點單位、全國數字化校園實驗校、山東省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示范單位、山東省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是山東省首批技能型特色名校、山東省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工程立項建設單位。
融入地方 貢獻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校城融合貢獻凸顯。學校與區域內企業組成科研生產聯合體,共同研發的智能制造公共實訓示范基地、淄博區域大氣環境(VOCs)監測與管控服務云平臺、“淄水在線”智能水務物聯網云服務平臺等校城融合科技研發平臺,聯合開展了全自動輕質墻板生產線控制系統設計、高級別管線鋼冶煉工藝關鍵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基于VR技術農作物生長仿真系統等多個科研項目,重點服務淄博市冶金、化工、智能制造、“互聯網+”、電子、新材料等傳統產業的提質增效,實現了學校人才、專業與淄博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精準對接,提升了學校的整體辦學實力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的能力。
社會服務能力突出。依托校內的山東省企業實習實訓基地、山東省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全國冶金行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等40余個國家、省、市企業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學校自主開發了全國鋼鐵行業技能知識網絡競賽平臺,全國36萬人次上線學習,4萬余人參賽;搭建了山東鋼鐵集團教育培訓及資源共享平臺,各類職工在線培訓7萬余人次,連年承辦山鋼集團職工技能大賽等。學校重點打造了“金藍領”培訓品牌,每年為企業和社會培訓1萬余人、技能鑒定1.2萬余人,鑒定工種達43種。
主攻高地 逐夢高職本科院校
起步成勢聚焦峰端。談到職業高地建設,左海青說,學校的主要目標是在山東省優質高職院校和綠色鋼鐵生產技術及山東省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的基礎上,精準對接鋼鐵產業生態圈和區域支柱鏈式產業等國家戰略新興產業集群,重點打造先進制造技術、智能控制技術等山東省高水平專業(群)2—3個,力爭將綠色鋼鐵生產技術專業群打造成國家級別高水平專業群,全力以赴創建受上級主管部門滾動支持的20所高職院校。同時,在學校黑色冶金技術、智能制造、新材料等10余個高水平和骨干專業試點四年制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與應用型本科開展“3+2”專本貫通分段培養、與中職學校探索“3+4”長學制人才培養、擴大“3+2”中高職銜接專業等,實現多種渠道和形式的“中—專—本—碩”貫通培養。
“一校一策”思路精準。學校對標山東省職教高地建設,研究制定了學校《“一校一策”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提出了9大建設方面、28項具體措施、56項標志性任務成果的建設目標。其中重點包括與山東鋼鐵集團合作在校本部和日照精品鋼鐵基地布點成立“山東鋼鐵產業學院”,與臨沂市臨港工業園管委會和區域企業合作在臨港工業園區布點成立“臨港鋼鐵產業學院”,與永峰鋼鐵公司合作在齊河永峰鋼鐵產業園成立“永峰鋼鐵產業學院”,與德國萊茵科斯特公司聯合成立山東中德智能制造產業研究院,投資1億元聯合共建冶金智能(仿真)實訓基地等。
展望未來,左海青信心滿滿地說: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優質校建設和高地建設任務為主線,充分發揮行業(企業)辦學優勢和山東冶金職業教育集團平臺作用,探索建立“一總部、多基地、專業化、平臺化、網絡化、分布式”的多元化辦學模式,打造優勢特色高水平專業群,將學院建成特色鮮明、行業領先、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高職院校,為中國鋼鐵工業轉型升級和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與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標準和培養方案,為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升級培養一批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大軍和“大國工匠”。(崔葳 李光楨 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