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浙江省麗水市職業高級中學“紅色”研學品牌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做好紅色資源研究闡發、用好紅色資源鑄魂育人,是我們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實現偉大夢想的根系力量。
浙江省麗水市職業高級中學充分發揮麗水作為全省僅有的一個所有縣(市、區)都有革命根據地的地級城市所具備的紅色教育資源優勢,依托省級優勢特色專業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資源,緊抓2020年旅游、教育大類推出的首張“1+X”證書——研學旅行策劃與管理(EEPM)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培訓和考核的大好時機,創新性地將研學活動與“1+X”課程實施相結合,開展“紅色”研學活動,全面提升了學生的“愛國情懷、人文底蘊、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四大核心素養,同時為麗水創建“紅色”研學旅行品牌提供助力。
紅是底色:跨學科設計研學課程,夯實學生綜合素養基礎
學校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充分發揮麗水所具備的豐厚紅色教育資源優勢,深入挖掘“九縣一區”歷史景點和文化資源中所蘊含的浙西南革命精神元素,開發設計“紅色”研學課程,培養“紅色人才”。
學校結合研學旅行策劃與管理(EEPM)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研學實施”與“研學管理”的相關標準,探索紅色實踐活動的開展與紅色游覽線路設計的兩條研學路徑,重點放在線路設計層面,充分發揮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把專業內容和地方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針對不同對象、不同時長,精心設計浙西南革命精神研學路線。
同時注重綜合育人,進一步強化研學資源的綜合性,嘗試跨學科設計研學課程,將思政、歷史、語文、美術和創新創業課程內容融入其中,全面提升包括認知能力、人文關懷、“雙創”素養、語言表達和文字寫作能力在內的學生綜合素養培育基礎。
為此,學校專門組建了多學科的研學課程開發團隊,吸納了思政、歷史、地理、語文等傳統研學學科,而且還納入了美術、“雙創”團隊,從而極大豐富了研學課程的設計人員構成。團隊合作編制完成了《“紅色”研學課程手冊》,對麗水的“紅色革命文化”“綠色生態文化”“古色歷史文化”景點資源進行了全面梳理,分為三大主題、4個單元(學期)、40個景點文化游學活動章節。按照學生年齡特點、認知水平、研學能力把景點資源分配到每個學期,用“景點導航”“游學歷程”“體驗感悟”“精彩瞬間”等欄目,引導學生每學期至少體驗一次外出研學活動。
紅是本色:開展項目探究式研學,培養學生自主合作能力
學校“以紅為本”制定《麗水市職業高級中學“紅色”研學活動實施方案》,其中明確“紅色”研學活動的具體實施方案,主要采用項目探究模式,組成10支研學項目探究團隊,各項目組圍繞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發揚與傳承,開展項目研究活動。
項目探究式研學以行前準備、行中體驗、行后展示“三段板塊式”實施,讓學生參與、主導活動的設計與組織,注重學科知識融合,通過研學任務單,進行觀察、訪談、操作、驗證和體悟等多樣化學習。
學生結成項目組后,以項目的形式,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方法,利用研學資源,獨立思考,通過信息加工、邏輯推理等,自己去發現、探究新的知識,并以各種形式將自己的探究結果表現出來。具體分為確定選題,結成項目組、項目組分工和策劃,進行開題、項目組考察和探究,項目組結題,研學項目評價五大步。學生的研學成績主要由導師評價和組內互評兩部分組成,納入學生德育學分內,作為評選“四心”核心素養星級學生的重要指標之一。
紅是亮色:設計“九縣一區”研學路線,打造麗水“紅色”研學品牌
學校充分發揮自身在開展“紅色”研學活動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和資源,深度參與“九縣一區”研學路線設計活動,協助挖掘“九縣一區”的紅色旅游和教育資源,打造麗水更亮麗的“紅色”研學品牌。
學校會集前期在研學項目實踐中表現優異的學生,組成“行之”研學社,在專業導師帶領下,重走“九縣一區”紅色之路,設計規劃了10條精品“紅色”研學路線。
這10條路線分別是蓮都的“傳承浙西南革命精神 爭做新時代英華少年”、龍泉的“尋訪革命根據地 爭做劍瓷好少年”、青田的“城鄉手拉手·浙西南革命精神之旅”、云和的“探尋童話城里的紅色記憶”、慶元的“追尋紅色基因 踐行革命精神”、縉云的“紅色教育基地尋訪之旅”、遂昌的“紅色研學之路 革命精神之旅”、松陽的“紅色安岱后 綠谷少年行”、景寧的“忠勇畬鄉的紅色印記”、市直的“紅領巾重走紅軍路”,具體線路為蓮都區新屋村紅色基地。
這些線路設計包括了參觀訪問、主題學習、志愿服務和勞動實踐等特色研學活動,真正讓高山原野變身學習課堂,一花一草皆成紅色教具,春風化雨般地滋養人、培育人,讓紅色文化在學生心靈深處落地開花、生根發芽。
此外,學校還在此基礎上與市旅游協會、各級旅游培訓中心、景區合作,組織師生團隊充分調研、訪談,收集、整理一線素材,編寫完成了《浙西南紅色故事導游詞》,以80個生動的故事串聯起整個浙西南革命歷史,對革命精神核心進行系統解析。該書被旅游行業協會選為導游(講解)員紅色旅游推廣指定學習內容,同時在全市政府機構、導游協會推廣使用,發行量逾萬冊,為麗水全市傳承和發揚浙西南革命精神作出了積極貢獻。同時展示了學校師生扎實的專業功底和良好的職業素養,對進一步挖掘麗水研學旅行資源,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加強旅游行業協會、學校和旅游企業之間的良性互動,推動應用型研學旅行人才培養,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現如今,學校開展的“紅色”研學活動正穩步進行,學校在開展“紅色”研學活動過程中,學生走進麗水“九縣一區”,深入了解麗水獨有的紅色教育資源,強化了學生的愛鄉愛土情懷,為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人文底蘊提供了情感支點。學校對研學旅行進行了課程化設計,選擇科學合理的研學旅行內容,讓學生能夠將學習的書本知識與鮮活的社會生活世界統一起來,將認知過程與社會生活體驗聯系起來,真正地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此外,實現了跨學科的研學課程設計,將思政、歷史、語文、美術和創新創業課程內容融入其中,同時通過項目探究引領的教育方式,讓學生開展觀察、訪談、操作、驗證和體悟等多樣化學習,學會主動觀察、理性思考,全面提升包括認知能力、人文關懷、“雙創”素養、語言表達和文字寫作能力在內的綜合能力與素養,真正實現學有所獲。(劉繼明 胡鈺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