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旅游職業學院積極做好暑期社會實踐工作,讓暑期社會實踐融入職業教育體系,將暑期社會實踐打造成為學校之外的“第二課堂”。
今年以來,學校創新社會實踐方式,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線上為主的方式進行,鼓勵各級黨團組織、學生組織、社團、班級創新社會實踐形式,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各類社會實踐。
江蘇旅游職業學院黨委書記田浩說,社會實踐是高校促進課堂教學與社會實際相結合、全方位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方式。學校將進一步擴建社會實踐基地、豐富社會實踐內容、提升社會實踐影響,進一步提高學生參與暑期社會實踐的熱情,實現學生專業技能培養與綜合素質提升的同頻共振,將社會實踐打造成職業教育的“第二課堂”。
走進社區助力基層
2019年暑期,江蘇旅游職業學院成功創建了學校升格以來的第一個暑期社會實踐基地。2020年,學校各二級學院(部)積極復刻成功經驗,深入揚州各鄉鎮社區,持續建設暑期社會實踐基地。
“小朋友們,大家思考一下這4個數字怎么組合可以算出24呢?”這是學校國際商務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暑期在揚州市金牛湖街道塘橋社區為當地社區留守兒童開設的一堂益智數學課程。
除了數學課,學校青年志愿者們為當地社區兒童還開設了物理、語文、思政等多門課程以豐富孩子們的暑期文化知識學習。
在輔導當地留守兒童文化知識的同時,學校社會實踐團隊結合當地多為留守兒童、父母常年不在孩子身邊的現實情況,重點加強了對當地兒童心理健康和精神文明的輔導工作。志愿者將愛國主義、環境保護、心理健康作為社區支教服務的重要內容。志愿者們以戰“疫”故事、杜絕浪費、心理輔導等多種形式為當地提供“一對一”的結對式志愿服務。
今年暑期,學校各二級學院都組織了服務社區的青年志愿者社會實踐團隊,累計在揚州十余個鄉鎮社區開展了志愿服務活動,為數百名社區居民提供了志愿服務,內容涉及關心留守兒童、服務孤寡老人、提供社區清潔等多項內容。累計新建了6個社會實踐基地。讓青年學子在社區服務中培養服務意識,同時也為基層社區服務提供助力。
志愿服務災情一線
自今年初以來,江蘇旅游職業學院師生一直積極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線,學校累計有疫情防控青年學生志愿者上百人。
今年暑期,國內部分地區出現疫情反彈,學校部分身處高風險地區的師生再次積極投身抗擊疫情的志愿服務第一線。學校經濟管理學院兩名新疆籍同學暑期返鄉期間主動加入了當地社區的志愿服務行列,為社區民眾采購分發生活必需品、收集處理生活垃圾等,奮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除了學生志愿者自發地進行災情一線的志愿服務之外,學校還組織師生共同進行志愿服務活動,在校老師以身示范,將課堂從學校搬到戶外。
今年暑期學校所在的江蘇地區因頻繁降雨,受到洪水威脅。學校烹飪科技學院組織暑期在揚師生組成社會實踐團隊,前往揚州長江瓜州段,開展防汛救災社會實踐活動。
在江堤邊,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都紛紛扛著鐵鍬,拿著袋子,挖土、裝袋、搬運、碼放……學校師生親自體驗了之前在新聞媒體上看到的防汛人員的辛勤工作。“環境雖然艱苦,但是我們的工作相對比較安全,能做的有限,但感覺特別有意義,假期也在這種特殊的勞動體驗中得到充實。”學校入黨積極分子夏同學說。
今年防疫、抗洪相繼而至,學校化危機為契機,廣泛組織開展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讓青年學生在志愿服務這堂“大課”中體會到成就感,學習到責任感。
專業實踐學做結合
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學校大部分學生都沒有返校上課。今年暑期,學校除了開展社區志愿服務等活動,還積極引導廣大學生學做結合,將專業技能的實踐運用融入社會實踐的內容中去,在實踐中復習舊技能,學習新技能。
學校信息工程學院組織學生在連云港武障河社區進行為期三天的電腦義診服務,免費為當地居民提供軟件安裝更新、系統重裝及硬件除塵服務。同時為社區居民普及電腦知識,宣傳疫情期間如何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等相關知識。
烹飪科技學院信息化教師吳飆指導學生社會實踐團隊與揚州鑒真圖書館等單位合作,開發了疫情期間居民居家DIY健康飲食的系列素食制作教學視頻。目前已經開發15部素食制作教學視頻并陸續發布在相關新媒體平臺。
國際商務學院和經濟管理學院則以班級為單位組成了上百支網絡直播團隊,每支團隊都有相應專任老師作為指導教師,鼓勵每支團隊立足自身條件,深入挖掘家鄉特色商品資源。
8月2日,學校國際商務學院兩位同學在班主任的指導下,開啟學校第一場暑期網絡直播帶貨,為貴州省從江縣帶貨助銷。后期還有多支網絡直播團隊以“云組隊”的方式積極參與電商直播活動,利用所學專業知識,助力脫貧攻堅,實現線上創業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