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杭州市臨平職業高級中學“名校建設”之“產教融合”創新實踐篇
站在職業教育改革的“風口”,誰能更深入、更扎實地做好產教融合,誰就能占得發展先機,贏得發展優勢。
作為國家級別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浙江省中職“名校”建設單位、浙江省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杭州市臨平職業高級中學始終以奮楫者的姿態走在改革前列,積極建立更開放的辦學體系,并在更多領域深度探索產教融合,為中職教育的提質增效提供了改革發展樣本,值得學習與借鑒。
四融五通 成才路徑更寬
2015年,杭州市成功入選全國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城市。作為區域內中職教育的“領頭雁”,杭州市臨平職業高級中學的數控、計算機和汽修三大專業率先參與其中,成為現代學徒制的“試驗田”,初步形成了具有學校特色的“四融五通”現代學徒制架構體系。“四融”即“校+企”“校+校”“校+協”和“校+園”的育人渠道融合,“五通”即學崗直通、職普直通、崗證直通、學創直通和培崗直通的育人模式直通。在這一主體架構下,學校不斷實踐探索,形成了三類符合專業特點與實際的學徒制樣式。
“五年一貫,中高職銜接”樣式。該樣式落地于數控專業,學校攜手杭州職業技術學院、西子航空、杭州大精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杭州九龍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等校企,全面優化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實現中職、高職兩大學段的銜接,開展全崗位實訓。
“3C認證,一專一聯盟”樣式。該樣式落地于計算機專業,學校選擇以聯想集團為首的企業聯盟為合作伙伴,穩步推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以課改為背景,著力對評價主體和評價方式進行革新,并鼓勵學生考取企業崗位認證。
“崗證融通,聯合培養”樣式。該樣式落地于汽修專業,與杭州市地鐵集團運營分公司、湖南鐵路科技職院成立現代學徒制“聯合管理機構”,以“2+2”的方式開展現代學徒制訂單培養。
學校依托“現代學徒制試點”建設項目,對課程、教學、師資、考評等進行創新與完善。
學校高度遵循人才培養規律,緊緊圍繞“分階段貫通培養”的主線,構建起“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模塊化專業課程體系,并與企業共同開發了高標準配套教材。
學校高度重視人才的綜合素質,全面推進一體化課堂教育教學模式。將學徒制融入職教大結構,借助行業協會與行政督導規范企業培訓和學校教學,引進企業師資,共同制定標準、共同開發課程、共同落實教學、共同實施考核,實現校企共同育人。
學校還堅持“育人先育師”,一方面在校企分別設立“導師工作站”,讓專業教師在真實操練中提升實踐技能;另一方面積極完善專兼職教師聘任管理,對“校企導師”實行“雙主體”考核,并作為各自晉升的重要依據。由此成功打造出一支高素質“雙師”團隊,較好地滿足現代學徒制教育教學工作。
因融而通,以通促融,臨平職業高級中學在“四融五通”現代學徒制架構體系中,不斷實踐和完善人才培養模式,不僅充分發揮出校企的各自優勢,形成育人合力,而且有力促進了企業生產經營,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
工學交融 成長通道更順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臨平職業高級中學始終秉持墨家“行為本”思想,高度重視“實踐育人”,在“校中企”“企中校”的基礎上,主動對接聯想集團、杭州大精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杭州豪德汽修有限公司等企業,共建共享一批“雙邊型”實訓基地,有力促進校企在專業技能訓練、技能鑒定和認證、信息共享、生產服務和技術推廣等方面的合作。
尤其是在“中職名校”建設過程中,學校進一步聚焦產教融合,提出“在生產中學習生產”的理念,與企業聯手打造“雙元制”生產性教學車間,并演化為一個工學交融的生態系統,更好地服務人才培養,更好地服務企業發展。
組織架構上,學校特別設置“校企聯合技能大師工作室”,指導學校和企業完成學生小組與生產小組對接,教師團隊與企業技術部門對接,進而實現“學校‘雙師型’教師對接企業技能大師、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
同時,為了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成長為“職業人”,工作室以制度建設為抓手,以機制建設為著力點,兼顧校企的合作需求與考核標準,逐步引導學生自然適應“由校園規章制度向企業員工管理”的轉化。如針對遲到、曠工的情況,本著先查原因后處理的原則,企業員工主要涉及全勤考核、扣罰相關福利獎金,學校學徒主要涉及每日考勤、扣除學習積分和進行思想教育等。
硬件架構上,學校堅持“實訓場室對接企業車間、實操設備對接產業設備”建設標準,設備和布局完全參照企業的要求,車間的教學任務與企業生產任務一一對應,學生在各自企業師傅的帶領下進行適合自己的生產性實訓活動。
學校兼顧學生的實際能力與成長需要,對車間進行科學劃分。以數控車工為例,教學車間的設備分為平刀架數車、立刀架數車和斜床身數車,由易到難地對應職業能力一般、較強、競賽3個類型學生的學習需求。
課程架構上,學校以崗位要求和學生實際之間的差距為邏輯起點,緊緊圍繞“課程標準對接職業標準、核心素養對接企業文化”的成長主線,推出“崗前理論+觀摩—崗位定崗+指導實習—崗位調整+定級考核”三段三考核的育人模式,有力地確保成長流線的順暢。
第一階段——理論教學,通過“企業文化展示”“走進生產一線”等活動增加學生的感性認知,期末通過“筆試+面試”檢驗的學生進入崗前培訓;第二階段——企業實踐,通過舉行拜師儀式等方式方法,引導學生盡快進入“學徒”角色,跟隨企業專家和師傅學習專業技能與崗位能力;第三階段——學徒考核,在崗位培養中表現良好、能獨立完成簡單工作并保證一定正確率的學徒,經師傅確認可記錄學分并通過考核,與企業實施雙向選擇。
“雙元制”生產性教學車間的運行成效受到企業的肯定,有力地促進了學校的產教融合。2019年,在區汽車維修協會指導下學校汽修專業與豪德汽修公司共建實訓基地,計算機專業物聯網體驗中心建設完成投入使用,數控專業新增省級大師工作室。
與此同時,“雙元制”生產性教學車間還獲得了職教界的廣泛認可,不僅迎來首批黔東南工業學校的短期學員,還獲得了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國培”學員的關注。
崗證融通 專業發展價值更高
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也總是垂青敢于競爭的人。
2019年4月,“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啟動,以“崗證融通”為引擎,全面推進職業教育回歸價值本位。
臨平職業高級中學憑借多年來寬視野、高效率的產教融合實踐,再次拔得頭籌,成功立項汽車運用與維修、智能新能源汽車兩個項目,成為國家首批試點中職學校,目前共有8個項目陸續跟進。
面對新挑戰,學校專門成立“1+X”辦公室,進一步推進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標準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以改革應對變革,以改革搶抓機遇。緊緊圍繞“書證融通”的核心,推出“四步走”戰略:科學制定體系認證工作實施方案、成立“1+X”職業證書技能鑒定指導中心及鑒定站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工作領導小組;組建認證培訓師資團隊,完成梳理認證培訓教學方案;組織校內學生與社會人員的報名與培訓;申請認證階段,組織認證考試,頒發認證合格證書。
教學團隊建設上,學校一方面積極組織教師“走出去”參加培訓,另一方面積極邀請行業企業專家來校開設講座;特別成立中高職“1+X”工作室,為試點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實訓條件建設上,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不僅擁有省級公共實訓基地,還擁有專業實訓場室、發動機拆裝檢修實訓室、汽車測量實訓室、汽車電工電子實訓室、整車實訓室及新能源汽車實訓室等。
此外,課程建設上,學校不僅將專業課程設置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選修課程等,更提出了校本化、特色化、多元化、實踐化的建設基本思路;教材方面,不僅積極改變傳統的表現形式,更創新聯合企業開發活頁式教材,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引入其中。
現如今,臨職的“1+X”試點工作正蹄疾步穩地向前推進,已順利完成“1+X”證書制度汽車專業領域—汽車維修職業技能試點院校的首次考評。
“融”無止境,杭州市臨平職業高級中學在產教融合領域的不懈探索與成功實踐,不僅驅動人才培養呈現整體推進、加速發展的良好勢頭,也使得未來發展的路徑更加清晰、更加通達、更加值得期待。(王麗英 田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