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名校”建設巡禮(上)
一所學校強不強,一個專業強不強,更直接、更主要的衡量標準和追求目標,就是人才培養質量。2018年,安吉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憑借出色的辦學成果與人才培養質量,成功入選浙江省中職名校建設單位,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踏上新的征程。
面對新目標,學校緊緊圍繞“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的實施,堅定不移地走以提升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以課程改革撬動“名校”建設大局,學校人才培養迸發出澎湃活力。
課程為要
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課程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載體,學校按照產業要求設置專業,按照專業要求重設課程,把崗位需求轉化為教學目標,把職業技能轉化為教學內容,學校從6條途徑著力推進課程改革,使人才培養質量節節攀升。
推進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將專業課程體系分為綜合基礎課程、專業基礎理論課程、職業技能實踐課程三部分,根據學生不同學習層次及發展需要,培養學生的基本職業技能與素養。同時,以專業課程銜接為核心,推進中高職精密銜接,其中,機械、電氣、汽修、機電、烹飪專業與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合作開設5年制全日制大專班,工業設計專業與浙江科技學院合作開辦7年制“中本班”,低起點高落點為學生成才搭建立交橋。
推進書證融通課程改革。2019年,學校獲批“汽車運用與維修”“電子商務數據分析”兩個“1+X”證書制度試點,學校創新性地將試點與課程建設緊密結合,通過書證融通的專業課程教學,重點提升學生的專項技能;以“X”的開放性對接學生發展的多樣性,優化課程評價體系。其中,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開設了“中德諾浩班”,將國家職業標準、行業企業技術管理標準、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融入到課程建設中,課程內容對接“汽車運用與維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模塊,實施理實一體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推進“1學歷”與“X技能等級證書”的有機融合,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
推進專業課程建設。依托世界技能大賽“管道與制暖”項目中國集訓基地,推進世賽成果向教學成果轉化。將世賽辦賽理念轉化為辦學理念,將世賽賽訓技術標準轉化為課程標準,將世賽訓練方法轉化為一體化教學方法,將世賽內容轉化為教學內容。以管道與制暖專業方向課程建設為切入口,研究國際領先的行業職業能力標準,提高原有的課程體系和內容標準。
深化“4+N”選擇性課程改革。建設“模塊化課程”的選擇機制,深化“4+N”選擇性課程改革,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專業和學制選擇權,充分激發學生的潛能和興趣。依托“超星”交互式網絡課程資源建設、校本課程資源建設、校本網絡課程資源建設與試題庫建設,開設“百工制木”“兩山百筍宴”等創新選修課程,優化“敏實課”等系列校企合作特色課程,完善了“紅印·和攜”德育課程體系,教學資源庫在原有42門課程基礎上,新增“工匠精神”等43門專業課程。
推廣“五型”生態課堂。聚焦“學生”和“課堂”兩大焦點,依據不同專業課程,選擇采用“活動體驗型”“主題學習型”“項目研究型”“技能訓練型”“閱讀練習型”“五型”生態課堂模式,此模式以學生發展為本,實現教學與學生發展的真正統一。如,偏重實戰的“百筍宴”爐臺操作課程,開展“活動體驗型”課堂模式;偏重技能訓練的“中望機械CAD”制圖課程,開展“技能訓練型”課堂模式。該模式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打造課改教師隊伍。課改的關鍵在教師,為了讓課改真正地“活”起來,學校打造了一支“工作室化”的教師團隊。以政策激勵教師安于教學、精于教學、樂于教學,通過“青藍工程”對新教師進行“一對一”的幫教和外出學習等形式,整體提升師資團隊素養。積極推薦教師參加大賽。近年來,在各類信息化教學國家大賽中有6人獲得一、二等獎。
全方位、立體化、多維度的課程改革體系,使得各類資源攥指成拳凝聚合力,學校發展煥發勃勃生機。
基地為橋
搭建出彩人生大舞臺
——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需要強調學生將學科知識轉化為職業技能,而職業技能競賽正是促進這種轉變的催化劑。學校作為世界技能大賽“管道與制暖”項目中國集訓基地,借助世賽基地的優良資源,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為師生搭建出彩人生大舞臺。
高起點開局
2018年,學校前瞻性布局,打造國內領先的“標準化、現代化、國際化”世賽基地,并建立以校長為總體負責、項目辦公室集中協調、系部組織規劃、專業項目組具體實施的四級運行管理機制,全面實現“建設標桿化、管理智慧化、服務品質化”的總體目標。通過人人參與、層層選拔、成功培養等遞進培養方式,儲備了一批優秀的世界技能大賽選手。2019年,本校學生楊應政摘得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管道與制暖”項目銀牌,實現了湖州本土選手在世界技能大賽獎項上“零的突破”。
高標準建設
引進國際先進標準,將機械加工技術、電氣運行與控制等專業課程標準融入教學內容。在專業課程模塊中,將技能大賽的內容分解到不同的課程項目訓練中,在專業課程項目的設置上,將大賽的理論知識與技能要求分解到不同的模塊和項目中,構建完整的技能大賽與專業技能培訓體系。
緊密結合技能大賽內容要求,開展專業課程資源建設。本年度,開發了機電類基礎核心技術訓練標準、操作規范等教學資源,全面輻射相關專業教學。此外,推進基于智慧校園的網絡課程雙語教學,同時在機械加工技術、電氣運行與控制、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以及建筑設備專業實施“智慧課堂、文化課堂、創新課堂”教學計劃。
借助多位基地專家導師團隊和世賽聯盟的優秀教師,組成基地兼職導師團隊,培訓了一支由機械加工技術、電氣運行與控制、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優秀教師組成的高水平技能導師團隊,全面提升了學校教師隊伍整體實力。
高質量共享
隨著基地社會影響越來越大、輻射面越來越廣,學校秉承“開放共享、合作共贏”的理念,與世賽聯盟學校共享世界標準,組織跨項目、跨專業、跨區域的教練培訓,推進世賽標準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學校先后舉辦了兩次世界技能大賽選拔與集訓活動,舉辦了4場國內外邀請賽。此外,學校完善與世賽國家集訓基地聯盟的合作機制,共享各類優質教育資源;與聯盟院校建立交流學習和互訪機制;深化產學研合作,推進專業技術成果和企業技術研發的結合,為企業技術和產品研發、成果轉移轉化等提供支持。本年度,校企合作完成了4項技術與產品專利的申報。
一項項改革創新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推動學校向著“國內知名、省內一流”職教名校建設的目標越攀越高。(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