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創造歷史,勞動創造價值,勞動創造人才。江蘇旅游職業學院高度重視勞動教育,從人才培養、實驗實訓、社會實踐、創新創業、校園文化5個方面全方位融入勞動教育,推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方式,強調在做中學、在學中做,樹立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勞動觀,讓學生在生產、生活和社會勞動服務中接受教育,養成勞動習慣,形成勞動技能,培養勞動品質。
勞動教育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學生正確勞動觀
學校堅持勞動教育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把勞動育人納入人才培養方案,要求在課程教學中體現勞動育人的元素,并將勞動素質作為人才培養質量的考核指標之一。
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將勞動作為核心素養。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緊跟時代要求,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宗旨,提出“掌握必備勞動知識技能、培育積極勞動態度、培養優良勞動品德”的勞動素質要求,建立“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的勞動育人目標,在職業生活、社會生活、學習活動中全程育人,逐步形成完整的人才培養目標體系。
優化課程結構,建立“勞動+”多元課程體系。圍繞旅游類專業實踐,依托綜合實訓平臺,開設勞動技術課,形成“通用技術課程+職業體驗課程”“勞動技術課程+職業素養”的勞動教育課程結構。在旅游人才培養方案中,將勞動教育課程分為生活勞動教育課、專業探究勞動教育課、社會公益勞動教育課、社會生產勞動教育課。
改革人才培養評價方式,家校企共同參與。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制定勞動標準、勞動流程、檢查考核等相關制度,建立家庭、學校、企業共同參與的立體人才培養考核方案。完善家校協同配合機制,將學生在家庭、學校的勞動情況納入生活勞動教育評價體系;促進企業、社區、共青團、婦聯等各類社會主體發揮協同作用,對學生的專業探究勞動、社會公益勞動、社會生產勞動情況進行綜合評價。
勞動教育融入實驗實訓,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
實驗實訓教學是勞動教育主陣地,學校以培養工匠型勞動者為目標,以“7S”管理為抓手,以“雙百分”考核為評價,全面抓好勞動教育,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
在實驗實訓教學中滲透工匠精神,培育工匠型勞動者。強調通過持之以恒的勞動,實現外部技能向內部精神轉變,進而實現工匠精神的培育。如旅游接待禮儀中的微笑服務,通過長時間的外部專項訓練,實現從外化于行到內化于心的轉變。
在實驗實訓過程中采用“7S”管理模式,培育認真、精細、踏實的勞動品質。將“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節約”的“7S”理念納入教學全過程,高標準,嚴要求,與未來工作崗位無縫對接。
在實驗實訓評價中實施“雙百分”考核,培育高素質高技能人才。“雙百分”考核即技能分和素養分各占一百分,改變單一的技能考核模式,讓實驗實訓考核更加立體、全面。該考核將職業素養融入職業實踐,從而實現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
勞動教育融入社會實踐,增強職業榮譽感和幸福感
學校將勞動訓練融入社會實踐,用專業知識去認識和改造世界,在社團活動、志愿服務、家庭服務等實踐中長知識、增才干,增強職業榮譽感和幸福感。
在社團活動中展現勞動之美。推進“一個專業社團+一個素質拓展社團”活動,常規化、專業化的社團活動,從辛苦的勞動開始,組隊、活動、形成社團品牌,培養學生團結、合作、認真、奉獻的精神,讓青春在奮斗中閃光。
在志愿服務中展現勞動之美。學?!靶〖t帽”青年志愿者協會以忘我的奉獻精神、以不變的初心熱情、以專業的技能優勢投身實踐,走進社區,服務社會,獲評江蘇省高校優秀社團稱號。
在專業化服務中展現勞動之美。鼓勵學生將學到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服務于家庭中,舉辦“我為家庭出點力”系列活動,各分院學生以其“術業有專攻”,呈現出專業化的“精彩勞動”,他們有的成了家里的“大廚”,有的成了朋友間的“導游”,有的成了親戚間的“投資顧問”,很多學生說“被需要的感覺真的很爽”。
勞動教育融入創新創業,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倒逼產業升級,對勞動者創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學校將勞動精神培育與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有機結合,取得初步成效。
勞動教育融入創新創業校本教材。立足專業實際,編寫并出版十多本創新創業系列校本教材,使勞動教育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實際,拉近了學生與創新創業之間的距離。改革“職業道德與就業指導”課程,選用由學校參編的《就業與創業指導》教材,并將“勞動品質和職業素養的培養”作為重點講解內容;增設“創業社會常識”“創業心理和技能”“市場經濟”等選修課程,著重培養學生的勞動品質、勞動素質。
勞動教育融入創新創業大賽。完善競賽頂層設計,堅持以賽促學、以勞增智。每年的“我與大師面對面”勞動實踐月,邀請創業典型校友、勞模代表、優秀家長代表以及勞動部門專業人士為學生開展勞動教育、傳播勞動精神。通過校系聯動機制合力助推創新創業競賽工作,在國家和江蘇省創新創業比賽中屢獲佳績。
勞動教育融入校園文化,營造勞動光榮文化氛圍
學校重視勞動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構建勞動教育文化體系,使勞動教育逐步對接、滲透、融入校園文化之中。
將勞動教育與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培植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匠心”。依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挖掘揚州地方文化,構建職教特色校園文化體系。弘揚“雷鋒精神”引領學生成人,弘揚“墨子思想”引領學生成才,打造“學校文化、教師文化、學生文化”,構建“仁”“能”“勤”“正”四大文化體系,為學生健康發展構筑豐實厚重的人文底蘊。
將勞動教育與專業文化相結合,培養學生“樂學善學、學以致用”的“匠能”。從“專業理念與道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等維度、“職業理解與認識、專業思想與理念、個人修養與行為、教育知識、通識性知識、了解觀察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綜合協調能力、反思創新能力”等領域,構建專業文化應知應會50條。在專業實訓中推行“三定”標準,即物品擺放“定位”、操作環節“定流程”、衛生打掃“定標準”,如烹飪專業的“衛生、安全、健康”、人物形象設計專業的“規范、熱情、博學”等。
將勞動教育與行業企業文化相結合,培養學生“規范嚴謹、敬業勤業”的“匠德”。依托行業企業文化,引入現代企業“7S”管理理念。開展“奮斗新時代,努力新作為”的“工匠精神”校園行活動,邀請行業大師名師、非遺文化傳承人、全國勞動模范等先進人物走進校園,通過分享不同類型奮斗者的典型事跡,弘揚“勞動光榮、勞動高尚”的價值觀,提升學生職業道德素質。(梅紀萍 袁蓉 儲得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