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政府辦公廳近日發布了《教育部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整省推進職業教育發展打造“技能甘肅”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瞄準“技工難學”“做技工難”“招技工難”等等困擾職業教育發展的諸多問題,放出多項政策大招,引發各界對職業教育發展的關注。
8月4日上午,教育部和甘肅省委省政府在蘭州聯合舉行了整省推進職業教育發展、打造“技能甘肅”啟動大會。按照部省共建的“技能甘肅”目標,將通過夯實中職、辦優高職、試辦本科,建立中高縱向貫通的職業學校體系,推出一批職業教育國際品牌,將甘肅建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業亟需技能人才供給高地。
應用型本科:將有10所以上省屬本科高校面臨轉型
應用型本科偏少是職業教育普遍“短板”。針對這種情況,《意見》提出,教育部“支持甘肅把現有半數左右省屬本科高校轉型為應用型本科高校;按照高校設置程序和標準,將1—2所首批轉型發展的本科試點院校轉型為應用技術大學,1所院校轉型為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分專業支持一批高水平工科院校舉辦職業技術師范教育。”“依法依規推進2—3所符合條件的獨立學院單獨轉設或與省內優質高等職業院校合并組建為職業教育本科院校。”
目前,甘肅共有16所省屬本科高校,另有5所獨立高校,按照《意見》提出的目標,未來幾年甘肅將有10所以上省屬本科高校面臨轉型,成為應用型本科高校。
為了破解應用型本科高校可能面臨的“招生難”,教育部提出將支持甘肅積極創新,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招生類別由甘肅自主確定比例,單列計劃、單獨錄取。新增本科(含專升本)、碩士招生計劃主要用于應用型本科、職業教育本科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
在做強應用型本科高校教育的同時,《意見》也提出了“做強專科層次”和“中職層次”職業教育的措施。將按照國家“雙高計劃”(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標準,實施省級高水平高職院校和專業建設計劃,集中力量建設10所高水平高職院校和30個高水平專業群。支持省外“雙高計劃”建設院校與甘肅高等職業院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每年互派一定數量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和管理干部掛職交流。支持甘肅“雙高計劃”立項建設院校的骨干專業試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
產教融合:“大企業”興辦“大教育”
近年來,曾經一些大型國有企業開設的職業教育學校,在國企改制、改革中被劃歸地方。這種職業教育脫離企業的后果,職業教育與企業需求的“脫節”。
為改變這種狀況,《意見》明確提出,發揮國有企業興辦職業教育的優勢,支持中國石油蘭州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酒泉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等有條件的國有企業繼續辦好做強職業教育,落實企業辦學主體責任,按照職業院校生均經費相關規定,足額撥付所屬職業院校生均經費。同時,省內所有企業需設置學生實習、學徒培養崗位,原則上每年按企業職工總數的2%接納職業院校學生實習。
企業培養所需技能人才、由政府“買單”。有關人士分析指出,“大企業”興辦職業“大教育”,必將帶來開創產教融合發展新局面。
“技能甘肅”還將致力于構建產教融合發展新業態,探索推動產業、行業、教育行政部門多元合作管理方式。建立甘肅省職業教育集團考核評價體系,力爭5—10個職教集團獲批國家示范性職教集團。面向國內外產業亟需,引導現有職教集團吸納國內外優質企業,全面推行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構建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專業五業融合發展模式,實現學生入學即入職,畢業即上崗。
“工匠”變“名師”,服務“一帶一路”
受制于體制、編制的制約,讓“能工巧匠”走進校園成為“職教名師”的呼吁,多年難以落地。此次《意見》,為“工匠”變“名師”規劃出清晰地路線圖,讓“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有了制度保障和教育支撐。
具有工程師、各級技師等技術職務,又取得教師資格并從事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的人員,通常被稱為“雙師”。但是,一個有目共睹的現實是,“雙師短缺”是目前制約職教發展的短板。
針對這些問題,甘肅提出推動教師、教材、教法改革,推動職業院校人事制度改革,技能大師、“能工巧匠”將走上教師崗位,努力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建立職業院校高層次人才引進機制,健全職業院校教師編制動態調整機制,擴大職業院校用人自主權,推動職業院校人事制度改革。支持西北師范大學聯合蘭州理工大學、蘭州交通大學探索試辦職業技術與教育領域教育碩士、博士,定向招收職業院校教師,提升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管理水平、科研攻關能力。
同時,校企共同建設100個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100個技術技能傳承創新工作室,建立甘肅省行業企業崗位技能資源庫平臺。制定“雙師型”教師認定、聘用、薪酬標準,建立分層分類的教師職業標準和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教師分類評價標準。落實職業院校教師權益保障和激勵機制,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給予適當傾斜。實施“隴原巨匠”培育工程,培育一批有絕活、善育人的“雙師型”教師。(康勁 崔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