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讓廣大青年學子經受了磨煉,經歷了成長。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分別給復旦大學青年師生和中國石油大學高校畢業生的回信,讓廣大學子備受鼓舞。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對總書記的“回信”精神學思踐悟,深入邊遠山區和田間地頭,利用暑假淬火充電。
為了把這次暑期社會實踐做細做實,學院師生早在4月份就與磐安縣相關部門和西溪村干部進行了對接,形成“黨團引領、新經濟調研、直播助農”的活動框架。旨在通過10天的實踐活動,磨煉新時代青年意志,為邊遠山區的發展建言獻策,提供新青年方案。
磐安西溪行政村,坐落在群山之間,離最近的盤峰鄉有20公里,交通不便,老齡人口比重很大,自主小農經濟特征明顯。學子們拿起了從未接觸的砍刀,為老人上山砍柴。學子們學起了未曾見過的土灶,為養老中心老人燒火做飯。幾天下來,小伙伴們手上磨出了血泡,腿上被蚊蟲叮咬的奇癢難忍。大學生們,在勞動中堅定奮斗信念,在汗水中弘揚勞動精神。他們,登上山頂,面對黨旗,立下服務群眾的誓言。他們,田間地頭,席地而坐,上一堂泥土芬芳的黨課。
邊遠山區,信息更新滯后,在脫貧致富的路上,亟待跟上經濟新業態的步伐。出發之前,在多次與西溪村第一書記陳杰帥的溝通中,大學生們發現,村民對當前經濟發展的新業態和新模式認識不足,接觸不夠,實踐無門。于是大學生們設計了一套以《邊遠山區鄉村農民的新經濟認知情況》為主題的半結構化問卷,并多次求教專業老師,不斷優化。由于人口分散,為了獲得一份真實問卷,同學們需要跋山涉水,每天步行超過20000步。此外,由于許多老人不會說普通話,只能請當地人當翻譯,17名實踐團成員,足足花了4天時間,深入西溪、沙溪、三畝田和東山頭四個村莊,才收集到科學研究需要的樣本數。詳實的數據為科學決策奠定了基礎,成員們也在與村民的溝通中感受百姓苦樂事,立下青年鴻鵠志。
直播作為扶農、助農、富農的新經濟代表,在當前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形勢下,具有獨特的優勢,而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正是全國高校直播培訓的引領者。實踐團經過前期的實地調研,結合盤峰鄉經濟發展實際情況,主動對接鄉政府,對農村帶頭人進行了一場個性定制的直播培訓。7月9號,在西溪村的黨群服務中心,各地村民代表遠赴而來,兩名學生主播,耐心指導,一場別開生面的“云上+線下”培訓會,在這個翠綠的群山中,緩緩拉開。線下50多位村名代表,線上近2萬名觀眾,一起聆聽了這場“特殊”的培訓會。實踐團的每一個成員都希望通過直播技能下鄉,共筑脫貧致富路。
磐安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新森對此次大學生暑期實踐評價道:大學生利用暑期來西溪村吃苦鍛煉非常難得,用專業知識來幫助農村更好的發展,同時也充分詮釋了“有夢、追夢、圓夢”的當代青年夢。
據了解,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將有效利用大學生暑期實踐服務平臺,服務當地經濟發展,8月計劃赴廣西百色地區開展相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