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千島湖淳味堂的覆盆子膏,別說,它的味道還真像果醬,酸酸甜甜的,可它比果醬有營養得多。別看它相貌平平,我告訴大家哦,濃縮的可都是精華呀!”近日,溫州科技職業學院大一學生胡斐楠在網上直播帶貨。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直播帶貨”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溫州一些高校也趁著風口開班,培訓直播技能人才,像胡斐楠一樣的大學生“網紅”開始冒出。
疫情下催生新經濟 溫州高校冒出一批網紅
“只能說做得還可以,還算不上‘網紅’啦。”胡斐楠說,她是杭州淳安人,受疫情影響,這個學期大部分時間都是“宅”在家里。今年4月份,淳安政府部門、單位聯合開展“助力鄉村振興”活動,有直播經驗的胡斐楠受邀成為網絡直播員,幫助農戶銷售滯銷的農產品,“主要在直播間‘吆喝’售賣覆盆子膏、百花蜜、阿膠糕、綠茶這些,成果很不錯,吸引了1萬多人同時在線觀看,兩個小時賣了近2萬元。”
胡斐楠學的是會計專業,上學期她選修了與直播有關的課程。“感謝學校有這樣的課程,讓我學到了更多專業知識。不然,這次助農的機會就要錯過了。”胡斐楠說。
疫情催生新經濟,其中“直播帶貨”最為火熱。國家人社部最近公布的新職業中就有互聯網營銷師,即直播銷售員。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學生慕名加入直播大軍。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大三學生唐文文便是其中一員。現在,文文在阿里巴巴1688直播平臺上直播帶貨,幫助合作商家賣服裝、鞋子、包包、浴室用品等。“平均每天能賣出去幾百件吧,主要還是以學習為主,另外就是賺一點生活費。”文文略帶自豪地說。文文學的是電子商務專業,早在大一的時候就接觸到“直播帶貨”了,“那時還沒那么火,不過,學校一直挺重視的,很早就給大家安排了直播工作室,所以,我們起步是有優勢的。”
助力企業走出困境 成立全市首個直播學院
5月27日,全市首個直播學院在溫州科技職業學院成立。這個由政府、學校、行業、企業共同舉辦的學院致力于培養一批直播電商管理者、短視頻創作者和直播帶貨達人,助力企業走出疫情帶來的困境。
“這是我們學校經貿管理學院打造的一個學院,不限專業、不限年級,對直播方向感興趣的學生都可以來。”溫科院直播學院副院長陳章純介紹說,他們推行“直播學院+直播創業導師工作室+學生直播社團”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一年級學生進社團訓練,二年級學生進行專業培養和進入導師工作室訓練,三年級學生進入企業實戰。目前,直播學院已經招收2期學員,每期20人左右,都是從跨境電子商務、旅游等各個專業抽調過來的優秀學生,一周至少上4次課,主要課程包括產品精選、網紅孵化、短視頻制作等。
胡斐楠現在也是直播學院的學員。她說,他們的學習方式是理論結合實操,“學院不僅邀請校外專業的指導老師在校授課,更帶領我們學生走進直播間,每個人都能在屏幕前展示自己。”
直播學院成立儀式上,甌海區商務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姜慧表示,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如何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潛力釋放出來是當前重要課題之一。直播學院集聚產業資源,充分吸納直播人才,不僅有助于打造“一條龍”式直播運營模式,孵化企業品牌和個人主播IP,推動復工復產,還能激發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提升學生就業能力 合作打造直播培訓基地
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與阿里巴巴商學院合作打造的“阿里巴巴1688直播大學——校內直播基地”也正在緊張裝修中,預計今年7月份投用。6月9日,該項目展開為期一周的線下直播培訓。學生通過“見習主播、新星主播、紅人主播”的三層遞進式學習,可以考取阿里官方頒發的新星主播證書。
“消息發出后,全校有400多名學生報名參加培訓。最后,我們挑選60名優秀學生進入第二階段的直播培訓課程。”浙工貿國際商貿學院市場營銷專業老師徐睿涵介紹說,每日的直播培訓,主播老師們都以自身直播做示范,讓學生現場觀摩學習;其次,對直播時的話術、儀表、動作等要點做詳細講解;然后引導學生們進行腳本撰寫和直播實戰訓練等。“一周培訓下來,效果還是很不錯的,參與實戰環節的企業后來都主動邀請學生繼續給他們帶貨。”
浙工貿國際商貿學院實訓中心主任張禹說,學校通過合作引入阿里巴巴“1688商+直播”平臺,給有主播夢想的學生們提供了資源和培訓扶持,接下來,他們還將與阿里巴巴商學院合作建立集電商直播服務提供、優質主播人才輸出的一站式服務基地,為學生傳授相應的直播技能,提升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
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今年也把他們的傳統項目“東方創客集市”搬到了線上直播間,得到學生們的高度認可。據悉,該平臺今后也將著重挖掘學生“直播帶貨”潛能,增強他們的就業競爭力。(曾云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