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百年工商基因,培育未來工匠之才,無錫汽車工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無錫交通技師學院)在百年職業教育的發展長河中,秉承“有道正業”校訓,不斷堅守、傳承和創新。學校在精益管理和人才培養過程中,始終保持自身文化內核,堅持品牌發展戰略、生本發展理念和市場導向的原則,采取文化適應、文化融合、文化主導等策略,形成“道業”文化,不斷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
循道筑業·百年傳承
“有道正業”校訓的凝練
學校校訓“有道正業”,語出《論語·學而第一》:“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源自儒家經典深邃思想的校訓,賦予“道”“業”豐富的內涵,既與學校的專業相結合,又與師生的精神追求相融合,更與學校發展目標相契合,彰顯了文化的厚重與傳承。
如今,“有道正業”校訓石屹立于校園之中,時時提醒全體師生,講道德、懂道義、舉正義、興學業、愛職業、創事業,乃做人、為學、立業之本,也是興校之基。學校特色文化建設緊扣“道”“業”元素進行凝練、深化、拓展,將經典的厚重融入“育人基石”,傳承生生不息,匠心歷久彌堅。
百年工商文化的緣起
學校歷史可以追溯到由我國著名工商巨子榮宗敬、榮德生先生于1919年創辦的無錫公益工商中學,“教育由實業興,實業由教育昌”的理念浸潤著學校的百年辦學史。“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學校幾經整合發展,不忘初心,堅持傳承百年工商文化精神,以近代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和當代鄉鎮企業誕生地的工商基因和工匠精神,激勵廣大師生“厚基礎、精技藝、強能力”。
現代職業教育的傳承
學校以“公益工商”精神為原點,傳承“公益工商”基因,全面弘揚工匠精神,立足職業教育發展實際,發展創新思維,熟練創業技能,集聚發展力量。學校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礎上,緊跟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于地方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努力為建設“強富美高”社會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
有道正業·立德樹人
富有專業氣息的環境文化
學校緊密結合職業學校特色、專業特色和育人需要,充分挖掘職業學校校園環境文化的德育承載功能,積極發揮寓教于“景”的育人功用。“會說話”的道路(汽車品牌命名的道路)、“會轉動”的知識墻(汽車交通文化墻)、標準化道路鋪設和標識制作、“微笑”的班牌、“舊輪胎”垃圾桶、“排擋”樓層牌、實景實訓基地等,處處彰顯“道業”文化內核。校訓精神的全面物化,提升了校園的“文化底氣”,營造了校園的“專業特色”,留駐了學校的“歷史記憶”,展現出了“道業”文化的張力。
創設生本發展的行為文化
學校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入腦強基、育心筑匠、立體場域、工匠引領、創響生態”工程,打造“陽光德育”品牌,多維度構建學校德育活動體系,使德育活動目標層次化、活動主題系列化、活動安排序列化。組織學生開展“課堂學習頭抬起來”“拓展活動動起來”“社會實踐搶著來”等系列校園主題活動。以科技節、技能節、體育節、藝術節“四節”為主軸貫穿每學年的活動,做到“大型活動精品化、中型活動特色化、小型活動常規化”,開設85門“第二課堂”課程,充分發揮行為文化的育人功能,讓每個上職教的學生都有出彩的機會,奠定學生的人生基礎,打造好學生的人生底色。
豐富“和平耐勞”的職業文化
百年前,公益工商中學以“和平耐勞”為校訓,百年來社會水平在不斷提高,“和平耐勞”的職業精神在傳承中不斷創新。學校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加強勞動教育,重點推進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實踐,引導學生“走正路,做正人,行正義”,指導學生“正業、樂業、精業”,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理念,提升學生綜合職業素養,培育新時代工匠。
承道創業·多元共治
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發展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有效手段,學校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意義,汲取文化精髓,挖掘育人元素,詮釋“道業”校訓與職業教育的融合之道,推動學校內涵式發展。通過優秀傳統文化引路、鄉情校情文化支撐,堅持技能育人與文化育人相結合、優秀傳統文化和職業素養相結合、學校專業特色和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相結合,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以現代職業精神為引領,讓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學校的每個角落。
學校制度文化的精益求精
學校積極探索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推進學校治理多元參與,構建現代內部治理體系。學校制度建設以崗位責任制為核心,以激勵機制為出發點,以提高效能建設為目標,依照組織制度、管理制度、評價制度三大類,構建制度建設體系框架,形成“黨政核心,五會共治”的內部治理結構,為學校精細化管理夯實了基礎,確保各項工作在法律、法規和政策許可范圍內有效運行,實現了學校事業發展協調、高效推進。
先進企業文化的交融滲透
傳承百年,公益工商中學的“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可謂“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雛形。如今,學校根據現代學徒制特點,持續深化“兩雙三主體”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學校和企業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的長效機制,總結推廣中德AHK汽車維修高技能人才現代學徒制項目經驗。校企雙方共同建立以學生為中心、成果導向的教學運行與質量監控體系,共同加強過程管理,實現校企一體化育人。落實“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工作,率先在汽車維修、建筑信息模型(BIM)兩個專業開展試點工作,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內容,有機融入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現教培一體發展。冠名共建實訓中心,建成寶馬、通用、中德諾浩、無錫地鐵等多個項目式工廠化實訓基地。基地按照企業生產要求規范,把學生“包裝”成企業的“工人”,嚴格按照安全操作規程和操作流程實訓。基地建有“企業文化長廊”,宣傳著名企業的先進理念、管理規范以及行業質量標準。先進企業文化的交融滲透,開拓了人才培養新途徑,為師生搭建了與先進職教理念接軌的專業學習新平臺。
倚道精業·創新發展
持續推進特色發展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學以致用,內涵建設,特色發展”的辦學理念,瞄準“服務交通,服務建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踐行做精汽車、做強軌道、做優建筑的專業群建設戰略,打造交通建設特色品牌的職業院校。學校是江蘇省職業學校汽車專業技能標準制定組長單位、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軌道交通專業協作委員會理事長單位、無錫市汽車職教集團理事長單位。學校推動組建寶馬BEST項目新疆班,發揮示范輻射作用。
全面深化質量創優
學校始終秉承“有道正業”校訓,造就德技雙馨人才;始終堅持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始終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養模式;始終堅持全面弘揚工匠精神,發展創新思維,熟練創業技能,集聚發展力量,繼續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強“雙師”素能,對口專業就業率在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學校積極拓展國際交流渠道,分別與英國西南學院、德國施瓦本豪職業學校簽訂合作備忘錄,加快推進國際理解教育,不斷提升全校師生國際素養。
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學校專業設置符合區域產業發展規劃,形成貼近市場辦專業、貼近崗位設課程、貼近行業定標準。認真貫徹黨中央強力推進教育扶貧工作的部署,對云南大理、陜西延安等地區開展東西協作教育幫扶,在江蘇省內開展南北合作,傳播學校管理理念和辦學經驗。在2020年江蘇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大理學生李紅斌、普曉駿分別獲得了車身涂裝項目一等獎和車身修復項目二等獎。學校面向行業、企業、社區等開展技術技能培訓,服務中小企業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為中小企業解決實際技術難題,幫助中小企業彌補科技創新能力不足。
時間永不停步,發展永無止境。
學校將繼續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職教實踐,響應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重大國家戰略,聚力創新、聚焦質量,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內涵建設,提升辦學水平,努力建成品質卓越、特色鮮明、國內一流的現代化職業院校。(季玲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