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印發的《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指出,深化產教融合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對新形勢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擴大就業創業、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可見,研究、落實和推進產教融合,直接決定著職業教育作用的發揮,深度影響著職業學校的生存與發展,既是智慧之考驗,又是魄力之檢驗!
初心不改,使命不怠;砥礪創新,矢志前行。順應時代召喚,首批國家級別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遷安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堅持“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辦學思想,堅持創新發展理念,深入貫徹《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不斷完善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建設,遵循“對接產業、多元合作,長短并進、內涵提升”的辦學思路,積極構建“雙驅動”產教融合模式,加之“雙提升”建設,深化產教融合落地有聲,為提升新時代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雙驅動之“行業資源驅動”:做好兩個“加法”,將產教融合推向深入
基地+項目,推動融合
溫和的秋陽下,安全生產培訓中心教室里,200名學員正在認真聽課。這是學校與河北鑫達集團合作進行低壓電工特種作業人員培訓的場面。學校深入推進政行企校協調聯動,與13個行業、43家企業多元合作共建了30個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企業生產和社會技術服務于一體的高水平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學校成功創建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新型學徒制試點學校、河北省“三級安全生產培訓基地”、中華職教社溫暖工程基地、省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定點培訓機構,成為公益性、開放式“無圍墻”學校。
項目帶動、資源共享,提供有力支撐促融合,是學校的妙招。學校開發了8大類49個工種87個培訓項目,突出高端引領,對接市域科技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實現一、二、三產業全覆蓋,培養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傳播生產急需的技術,為社會發展賦能。如學校與遷安九江集團落實校企“8個共建”,開展崗前、崗中、崗后培訓,優化公司人才結構。高質量的項目合作,促進產教融合良性發展,學校和151家規模以上企業密切開展項目合作,2019年共完成各類培訓15967人。學校成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替代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和輸出基地。
專業+產業,全面融合
專業建在產業上,專業建設融入產業發展需求,是學校驅動產教深度融合、全方位融合的有力舉措。
學校全面服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的需要,建設專業群管理機制,緊盯產業需求,形成六大專業群對接遷安六大產業群的格局,支撐遷安主導產業群的發展。產教多方協同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是學校專業建設的亮點。學校現有17個專業31個專門化方向,其中機電技術應用等9個專業為省級骨干或特色專業,汽車運用與維修、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專業是國家“1+X”證書制度試點專業。專業建在產業上,推進產業資源與教育資源對接,使學校“攜產業共舞,助經濟騰飛”的辦學特色更加鮮明。
同時,學校完善專業建設可持續發展機制,在專業建設中主動融入產業發展需求和產業發展要素,努力實現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學校與36家行業重點企業實施專業共建,共建高起點人才培養方案,共建高標準教學資源庫,共建人才互通機制,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共建學生就業基地,促進全面深度融合,實現互利共贏。
雙驅動之“企業需求驅動”:用活兩大“招數”,構建校企協同發展共同體
學校和唐山瑞闊公司共建機電設備產學研中心,企業師傅和教師共同開展新產品研發,共同編制學生培養方案,把企業新產品、新技術引入學生實訓教學,實現學崗零距離對接。
凌志杰校長認為:“共建共享產學研中心,實現生產管理、技能培訓、企業文化、技術服務、技能研發等多維融合,既能創造行業企業新的效益增長點,更能驅動學校高質量發展,是校企深度合作的精品。”學校圍繞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多元合作建成11個產學研中心。產學研中心真正把學生、學校和企業行業全面連接起來,大幅提升職教中心的整體辦學水平,使產教融合更加緊密。依托產學研中心,校企合作先后完成“鋼鐵循環經濟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冶煉專業教學體系改革創新”等研究課題27項,推廣應用智能制造、現代農業等新技術41項,累計使722個學生實現高質量對口就業。
學校與優質企業開辦63個訂單班。校企共同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制定課程標準,共同開發校本教材和教學資源庫。訂單培養滿足企業發展需要,推進校企協同“雙元”育人,強化校企全方位深度合作, 實現“1+1>2”的喜人效應。
雙提升之“機制建設提升”:促進政行企校協調聯動,推動融合共贏
學校積極創新完善政行企校協調聯動的融合發展機制。作為理事長單位牽頭組建遷安市職教集團,與63家骨干企業合作,并吸納政府行業部門組建辦學指導委員會。集團在“8個共享、8個共建”原則下,靈活開展豐富多彩的多邊和雙邊活動,實現集團工作質量和建設水平提升,共促融合發展。
借力國家推進集團化辦學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契機,學校參加了11個省級職教集團,并在9個集團擔任副理事長職務,與11所高校建立合作關系,與3所高職院校開展“3+2”中高職銜接辦學,與京津冀10所學校建立協作辦學聯盟,與北京求實職業學校共建合作共同體。同時完善高質量辦學機制,做好長線謀劃,科學實施“111126”提質擴能發展戰略,奮力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雙提升之“隊伍建設提升”:
強化外引內育,夯實產教融合人才之基
國以人立,教以師興。學校高度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實施外聘教師“融入工程”,聘請高校教師、行業專家、技術能手、社會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強化專業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每位專業教師每年到企業實踐天數不少于20天。發揮作為河北科技師范學院附屬職中的優勢,全面開展教師培訓。與行業、企業合作共建“大師工作室”、開辦“專家大講堂”、共建教學創新團隊,共建成省級優秀教學團隊4個,機電技術應用團隊正在申報國家級別教學創新團隊。
學校大力實施青年教師“青藍工程”、骨干教師“登高工程”和“名師帶動工程”等專兼互融的教師隊伍建設工程,制定《遷安職教中心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完善《名師評選及管理方法》《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培養實施方案》等,健全教師選拔培養考核評價體系,打造了一支校企跨界、適應新時代職教發展要求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區域企業有什么難題,就開發什么項目;區域有什么新技術需求,就培養什么新技術應用人才”“依據專業對接產業、專業鏈服務產業鏈的原則,實行專業動態調整”“按照企業生產和行業研發標準設計產學研中心”“教師參與企業技術改造,促進企業良性發展”……面對如何推動“產”“教”真融合、深融合、全面融合這道時代“考題”,遷安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交出了一份優異答卷!實踐證明,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新時代職業教育的必備品格,是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的關鍵之舉,是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的重要途徑。遷安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將深化改革,勇于創新,緊密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對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全面多維深化推進產教融合,構建“廣覆蓋、多層次、多形式、多類型”的多元辦學格局,做強做實做亮全國縣級職業教育發展的“遷安樣本”,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增強國家競爭力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技能的優秀人才!(賀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