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專業再學習,必須從教材研讀開始!教學設計與說課高層次的獲獎,過程是痛苦的,回味是幸福的,而人生中唯一的幸福,就是不斷前進,越奮斗越幸福!”5月14日,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員張衛民在衢江區職業中專作《教學設計與說課》講座時說道。
張衛民提出,新冠疫情線上課堂和中職生核心素養引領下,未來老齡化、智慧機器和系統崛起、可計算的世界、新媒介生態、超架構組織、全球互聯的世界6大變革驅動,人們的領悟力、社交智慧、創新應變、跨界思維、大數據分析、媒介素養、設計思維、認知負荷管理、虛擬協作等能力要求的提高。為適應“互聯網+職業教育”新要求,必須全面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積極推動教師角色的轉變和教育理念、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的改革。加快建設智能化教學支持環境,建設能夠滿足多樣化需求的課程資源,創新服務供給模式,服務學生終身學習。
張衛民強調,目前存在著許多中職學校教師在專業再學習中沒有深入研讀教材,內容與目標理解把握不夠,闡述的邏輯清晰度不夠,細節展示不夠,信息化與教學,創新不夠,效果凸顯不夠,熟練內化不夠等問題,導致老師教學設計和說課不知如何入手,教學質量提高難。因此,說課教師還要在精心備課的基礎上,面對評委、同行或教研人員系統地口頭表述自己對某節課(或某單元)的教學設計及其理論依據,然后由聽者評議,說者答辯,達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從而使教學設計不斷趨于完善。
張衛民表示,在新冠戰役期間,線上教學設計和說課,提升了保障條件,推動了信息化教學應用與創新,使得能力普遍提升、軟件更加適用、應用全面深化、教學更加常態,同時,在實踐中問題得以暴露,對此,我們要以大賽驅動項目,培養老師掌握電子郵件、視頻制作設備、數據庫軟件、因特網、項目管理軟件、知識管理、決策支持軟件、展示軟件、制圖軟件、數據視覺化、桌面出版、字處理軟件、電子報表軟件、視頻會議、群件、遠程協作軟件等技能,助力教育教學。(楊斌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