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過歌,當過主唱,開過音樂會,跳過健美操,做過院報編輯;英語、心理學雙專業,會法語和西班牙語……這樣一位“斜杠女青年”躋身中職教師隊伍,將為學生打開一個怎樣的精彩世界?
郁欣薇是寧波市鄞州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的一名90后女教師。從教9年來,她獲評全國情感教育與班集體建設實驗研究領跑者,成為英國認知行為催眠治療師,在中國心理學家大會上為專家Lorna Cordwell做翻譯等,被學生奉為“全能型教師”。她帶著學生將許多“不可能”變成“可能”。
利劍出鞘必經反復磨礪
優秀的人,往往對自身要求嚴苛。剛入職,郁欣薇就表現出一副“很拼”的狀態。工作第一年,還在實習期,郁欣薇就獲得了寧波市技能大賽教師才藝類英語綜合技能項目一等獎。此后,又將全國中職班主任基本功大賽、全國“創新杯”中職英語教師信息化微課設計與說課大賽一等獎收入囊中。
郁欣薇以極強的行動力震撼著學生,讓他們感知“越是優秀的人反而越勤奮”。在郁欣薇的感染下,學生也發奮圖強,不僅拆除思維中的藩籬,還努力突破“極限”,摘取了大大小小的獎項。
2019年,在郁欣薇的帶領下,學生團隊刷出“奇跡”。他們的萬字創業計劃書,成為全省唯一入圍浙江省高校創新創業大賽(決賽)的中職學生項目。項目內容是有關“全自動轉子噴涂機”,由機械專業教師指導。最終,這一項目突破重圍,拿下全省金獎、全國銅獎。在雙創類賽事中,其獲獎規格之高、影響力之大,也刷新了學校的歷史。省教育廳副廳長于永明為鼓勵學生,還專門題詞“天天進步”。
而這背后,是不為人知的付出和汗水。2018年,幾名對創新創業大賽感興趣的學生找到郁欣薇,希望她能給予指導。不料,學生們用心付出了,卻連寧波市的比賽都沒入圍。學生的失落,成了郁欣薇心中的隱痛。
2019年,這幾名學生將要離校實習,郁欣薇不忍心讓他們帶著遺憾離開,便主動找到他們,提出“再試一次”的想法。幾個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當即決定放手一搏。
師生組團,一輪輪研討、修改。只可惜,又一次與市賽擦肩而過。接連兩次打擊,讓郁欣薇這個擅長心理學的教師也有點“扛不住”了,但她很快調整自己的情緒,鼓勵學生們繼續“戰斗”。她堅信,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
在浙江省高校創新創業大賽選拔賽中,這個“屢戰屢敗”的團隊最終贏得了進軍省賽的補充名額。在指導教師答辯環節,郁欣薇以清晰精煉的答辯,打動了評委,為團隊贏得了難能可貴的轉機。
中職生與大學生同臺競技,學生們難免有些怯場。作為班主任的郁欣薇充分發揮自身特長,不厭其煩地指導學生演講,對學生進行心理調適。在郁欣薇不服輸精神的激勵下,團隊學生振奮精神,努力打磨自己,最終獲得了全國銅牌。
“任何成功都是來之不易的,用實際行動去踐行更有說服力。”在郁欣薇看來,對學生而言,最寶貴的不是這塊沉甸甸的銅牌,而是他們為夢想打拼過程中的經歷和體悟。
職高生“無用”?我們親手來推翻
“人無完人,悅納自己非常重要。”郁欣薇認為,每一名學生都是特別的存在,希望他們能不斷發現自己的閃光點,盡可能去展示自我和發揮特長。
“也許有人不看好職高生,所以我們更要努力去改變這樣的‘刻板印象’。”郁欣薇常對學生說,“職高只是人生的一站,命運終究掌握在自己手中。”
她會盡量給學生賦權,讓學生自己去歷練。她的德育課非常特別,常常會放手讓學生去參加社會實踐。2018級國際商務1班學生在郁欣薇的引導下,啟動了“流浪社會”志愿服務活動項目。他們利用節假日去輕軌站、火車站、養老院、醫院等,參與各類公益事務。“投身社會,沒有教師和家長的庇護,學生必須學會獨立面對,也更容易產生不一樣的體驗。”郁欣薇說。
“雖然很累,但覺得能夠幫助他人,很開心。”有學生在活動后發出了這樣的感嘆。而這正是郁欣薇最想看到的。
在郁欣薇的鼓勵下,學生們不斷發展自己的“長板”,努力活出精彩。他們中,有的成了籃球教練,有的開出了自己的私家烘焙店,有的變身培訓機構教師,也有的另辟蹊徑成為收納高手。
“自身價值是多元的,將其挖掘出來并為之努力和奮斗,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郁欣薇欣賞學生任何一種“綻放”的姿態。
用心理學解決問題,用心拉近距離
“心理教師+班主任”,這樣的雙重身份使得郁欣薇在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中能更好地共情,也更能從學生角度看待、理解問題,并進行有效干預,從而贏得學生的信任。也因如此,每一屆學生都和郁欣薇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郁欣薇所帶的班級,上一屆學生中只有5名男生。他們組成的籃球隊,連替補隊員都沒有,竟在離校前的籃球聯賽上獲得亞軍。畢業聚餐的時候,全班同學合唱《剛好遇見你》,獻給他們心中的“薇薇姐”,郁欣薇當場淚如雨下。
新一屆學生,全班一起拍攝短劇《蛻變——未來之星》,并在中國陶行知研究會蘇霍姆林斯基研究專業委員會第五屆年會上做開幕式展演。短劇生動形象地呈現了孩子們從最初的自我懷疑、自我挫敗到通過不懈努力,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最終獲得成功的蛻變之路。
被譽為中國班主任建設第一人的唐云增老先生曾激動地表示:“郁欣薇開創了以文藝形式進行情感教育與班集體建設的工作模式,預示著中國的情感教育與班集體建設研究進入了重要的‘使情成體’的美育新境界。”
為了修得更高境界,郁欣薇還利用假期,為國外的心理學專家做翻譯,將英語專業與心理學專業完美結合,將高品質的心理學專業課程引入國內,為學生推開更精彩的世界之門。
“很累,但我覺得很幸福,因為和學生在一起時,我找到了自身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郁欣薇說,做教育不能太功利,當教師心里真正裝著學生、真心為他們著想時,他們也會感受得到,并以同樣方式回報教師。(徐葉 王亞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