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聚焦基地建設。建立市—縣—鎮(校)三級建設體系,市級對全市校內校外基地規模力量、社會責任、發展趨勢進行全面評估,命名設立市級校外勞動實踐基地并進行均勻合理布點;縣級重點扶持區域內基地建設,如諸暨市投入500萬元把工業職業技術學校成功打造成2000平方米勞動教育綜合實踐基地,年接待能力2萬人。鎮(校)通過示范基地評比落實獎補經費積極推動基地建設,目前全市“一鎮一實踐基地”達成率100%,諸暨市實現“校校有基地,人人可體驗”。
二是聚焦集體實踐。各地每學年按校分批組織3—6年級學生到實踐基地參加為期1天的學工實踐,組織8年級學生到基地參加為期5天的學農實踐,其中初中學生參與率達97.85%,學生課程滿意度達98.9%。各學校每學期利用周邊資源組織1次研學實踐活動,如越城區富盛小學赴茶園體驗采茶,車恂如小學赴農科院體驗割稻插秧。各班級利用校內基地輪流參與實踐,目前全市共有“百草園”農根基地、“草藥鋪”種植區等大小實踐基地784個。
三是聚焦課程融合。時間上,將勞動教育與拓展性課程相融合,保證勞動課每周1節以上。內容上,將勞動教育與思政課、藝術課、校本課等有機融合,構建勞動教育綜合課程體系。如諸暨趙家鎮中學開發“榧趣”課程,學生參與香榧育苗、嫁接、護理、采摘、炒制等學習實踐;越城區袍江小學開設“草藥鋪”種植草藥,既長智又救人。評價上,定期開展勞動教育教學研討活動和勞動成果展示、勞動競賽等,制定正確的評價激勵機制。
四是聚焦家校聯動。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陣地,克服“唯分數論”、輕體力勞動等不良觀念,提高勞動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學校設立文明交通勸導隊、垃圾分類督查崗、校園清衛先鋒隊等志愿服務崗位,作為勞動教育的切入點,滲透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設計“親子系列項目”,要求家長孩子一起小種植、小養殖、小記錄,在親近自然中了解節氣,認識農作物、體驗勞作,實現家校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