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開啟“雙高計劃”建設新篇章
近年來,鐘靈毓秀的燕趙大地升起一顆璀璨的教苑明珠:她是國家示范性骨干高職院校、國家優質高職院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全國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她是全國化工醫藥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聯盟理事長單位、全國化工高職制藥技術類和儀電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學校、中國化工教育協會副會長學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職業技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單位;她是2019年入選河北省“雙高計劃”高水平學校建設單位和國家“雙高計劃”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的百年名校。她就是坐落于石家莊東南大門的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
多年來,學校圍繞“優”“特”“強”的辦學目標,秉承“學以進德,工以養技”的校訓,發揚“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堅持探索、砥礪前行,沉淀下濃厚的百年職教文化,打造了傳授實業技術、沿襲職教之路,依托化工、醫藥行業培養人才的鮮明辦學特色,已經發展成為歷史文化悠久、校園環境優美、辦學實力雄厚、就業崗位優質、成長空間多元的國家示范性骨干高職院校、國家優質高職院校。
乘風破浪潮頭立,揚帆起航正當時。作為全國制藥類僅有的入選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的院校,學校將乘著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東風,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服務國家戰略,融入區域發展,圍繞“地方離不開、業內都認可、國際可交流”的建設目標,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產教融合為主線,聚焦生物醫藥產業,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打造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和行業企業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提升服務區域產業發展能力和國際影響力,開創化工醫藥職業教育國際品牌,努力向特色鮮明、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目標扎實邁進。
優
發揮領導班子帶動作用
培育優秀技能人才
領導班子優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學校領導班子是一支凝心聚力的團隊,一支求真務實的團隊,一支勇于創新的團隊,一支團結協作的團隊。領導班子認真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堅決執行民主集中制,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不斷完善議事和決策機制,共商學校發展大計,共謀職教事業新篇。班子成員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分工協作、相互補臺,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奮力推進學校各項事業不斷發展。在2018年度高校領導班子考核評價中,領導班子和黨委書記、院長張炳燭均榮獲“優秀”等次。
學校黨委始終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通過實施1個工程、落實2個責任、完善3個規則、堅持4個結合、占領5個陣地,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機制。全面實施教師黨支部書記“頭雁效應”提升工程和“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加強黨支部書記集中培訓和任職培訓,教師黨支部書記列席系黨總支會議和黨政聯席會議,在專業建設中切實發揮教師黨支部書記的引領帶動作用,強化黨支部主體責任意識,培養和造就政治強、業務精的高水平“雙帶頭人”。學校成功入選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2個,省級黨建工作標桿院系1個、省級黨建工作樣板支部1個,獲評河北省高校首批“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1個。
學校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團結一心、開拓進取,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2019年,牽頭組建了全國化工醫藥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聯盟,并成功入選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國家“雙高計劃”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和河北省“雙高計劃”高水平高職學校。
師資隊伍優
教師是立校之本、強校之基。學校通過內培外引、多渠道培養等方式,大力實施教師隊伍能力提升計劃,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教書育人能力。推進職稱評聘、績效工資和專業技術崗位聘任改革,營造人才發展良好環境,實現教師總量與質量同步提升。積極探索校企雙向流通的人才共享機制,鼓勵教師參與企業生產、技術研發等工作,專任教師中“雙師素質”教師占比達83.6%,建成了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高水平“雙師”教學團隊。
校企人員共同參與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開發、教材編寫及教學執行,主要實踐環節教學由行業企業一線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完成,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得以全面實施。
學校擁有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優秀教學團隊2個、省級教學團隊1個、河北省首批省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1個、省級技術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擁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化工職業教育教學名師7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河北省師德標兵1人。學校造就了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敬業奉獻的學工隊伍,輔導員團隊蟬聯3屆河北省高校輔導員職業技能大賽專科組冠軍,擁有河北省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2人,河北省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提名1人。
近年來,學校教師先后獲省級及以上競賽獎勵124項,其中國家級別獎10項,省級獎114項,共立項省級以上科研項目116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項目2項,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7項,獲得國家專利授權96項,發明專利公布12項。
培育人才優
學校作為河北省及全國化工、醫藥行業人才培養基地,先后為國家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尤其在戰爭年代和恢復建設時期造就了大批國家急需的賢才俊彥和社會棟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學校更加重視人才培養工作,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以科學管理、優質服務、愛心引領為手段,堅持部門聯動、校企共育、家校融合,堅持校企雙主體育人和三全育人理念,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把握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學生政治覺悟、思想水平、道德品質、職業素養,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為促進學生全面成長,學校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探索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以校企合作的體制機制創新為牽引,不斷探索校企協同育人。在教學中探索創建“三對接、五段式”“四融合、職業能力遞進”“工學交融、產學結合”“工學合一、學做一體”“產學結合、學做一體”“三融、四共、五段”“訂單式”“現代學徒制”等多種特色鮮明,充分體現教學過程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培養普適性人才的同時,注重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將創新創業教育內容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了“五級三融合”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我們培養的學生都是復合型人才,在校生理論知識扎實,操作技能熟練,畢業生供不應求,甚至未畢業就被搶先‘訂購’,成了就業市場的‘香餑餑’。”學校黨委書記張炳燭說。近年來,學生在各類比賽中多次取得優異成績,共獲得技能大賽國家級別團體獎25項,省級團體獎145項。據麥可思第三方調查數據顯示,近5年學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平均為98.16%,畢業生就業崗位與專業相關度為86.13%,就業滿意度為88.30%,均高于全國同類院校水平。畢業生深受企業好評,多人多次榮獲任職公司“先進個人”“優秀員工”“崗位標兵”……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九州通醫藥有限公司等單位連續多年發來喜報表示感謝。這是企業對化院學子的認可,更是對河北化院的肯定。
特
傳承百年職教特色
鑄就時代工匠精神
濃厚的歷史特點
1909年的中國,內憂外患、國運多舛,有識之士努力尋求挽救民族危亡、振興中華之路,認識到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的重要社會功效。在此背景下,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的前身“直隸補習學堂”應運而生,直隸提學使司委任省視學張良弼先生為首任堂長。
百余年來,學校先后更名為“直隸甲種工業學校”“河北省立保定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河北省工業學校”“河北省石家莊輕工業學校”“河北化工學校”,2002年經河北省政府部門批準,升格為“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建校伊始,“直隸補習學堂”的辦學宗旨是“以簡易教法授實業所必需之知識技能并補習小學普通教育”。“直隸甲種工業學校”時期,學校以“教授完全之普通工業之知識技能,俾得將來從事工業之目的”為實行普通工業之用。學校在國力孱弱、戰亂不止的艱難環境下,堅持辦學并不斷發展,為支援祖國建設提供了人才支撐,得到了社會的大力支持和廣泛贊譽。
百年化院是近代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縮影,110余年的發展,始終與民族命運共浮沉,與時代脈搏同起伏,見證了中華民族從積貧積弱到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譜寫了中國職業教育從無到有、逶迤曲折、不斷發展的精彩華章,記載了化院人篳路藍縷、砥礪前行、開拓進取的奮斗歷程。
突出的行業特征
幾度廢興、幾經遷徙,無論抗戰時期的輾轉流離、動蕩辦學,還是和平年代的改造調整、發展壯大,直至從中職升為高職,學校傳承的精神和文脈一直沿襲實業教育、職業教育之路,秉承“學以進德,工以養技”之理念,沉淀下濃厚的百年職教文化,形成了傳授實業技術、沿襲職教之路,依托行業培養人才的鮮明辦學特色。
學校作為河北省僅有的以化工醫藥為特色的公辦高職院校,是河北省及全國化工、醫藥行業人才培養基地,行業影響力突出。學校是:
全國化工醫藥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聯盟理事長單位;
中國化工教育協會副會長學校;
全國石化行指委高職制藥技術類專業委員會主任學校;
全國石化行指委高職化工儀電類專業委員會主任學校;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職業技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單位;
全國檢驗檢測認證職教集團副理事長單位;
全國石油和化工職業教育“一帶一路”聯盟副會長學校;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全國責任關懷院校工作組副組長學校;
河北省高職生化與藥品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學校;
河北省化工醫藥職業教育集團理事長單位;
河北省醫藥行業協會副會長單位;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副會長單位。
學校現有國家骨干校重點建設專業4個,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2個,國家財政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專業2個,國家優質校重點建設專業8個。依托國家重點專業,主持制定國家專業教學標準3項、國家職業技能標準4項、國家實訓教學條件建設標準2項,主持編制“中藥調劑員國家級別職業技能鑒定5級題庫”,主持完成《全國化工工程建設行業標準——化工儲罐施工及驗收規范》。
近年來,學校多措并舉,大力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通過創新“訂單培養”、現代學徒制培養等模式,與眾多企業在實習實訓、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畢業生就業等領域進行更深層次的合作,實現了“訂單培養”專業大類全覆蓋,真正實現了政行校企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多主體協同育人工作進一步推進。
學校牽頭組建了全國化工醫藥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聯盟,與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合作共建了“檢測分析學院”和“中檢邦迪全球創新研發中心——京津冀分中心”。與滄州臨港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合作開設“訂單班”,合作設立了作為國家開放大學石油和化工學院在河北省僅有的學習中心——滄州臨港園區大學。學校還與北京泰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華北制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石家莊以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美和易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億滋國際、好利來食品有限公司、萬華集團等200余家單位簽訂了合作協議。
如今,學校引領同類專業發展,已成為行業影響力突出的國家示范骨干高職院校、國家優質高職院校,是京津冀一體化所需化工醫藥類職業技術人才的“蓄水池”,為社會培養了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鮮明的文化特色
學校校訓“學以進德,工以養技”,源自于首任校長張良弼先生的辦學初衷:“學以進德,工以養技。汝等宜精之,是乃自立之道也。”校訓含義為“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健全人格、一流技能、學以致用的人才”, 這契合了我國當下高等職業教育“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理念。校訓是學校文化的核心與精髓,是廣大師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與道德規范,它既是學校辦學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教風、學風、校風的集中表現。學校大力加強文化建設,積極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德技并修”辦學模式,聯合政府部門、行業、企業,打造協同育人的職教命運共同體。
文以化人,文以鑄魂。學校從辦學理念、環境建設、管理制度、行為規范等不同層面,深入融匯紅色文化、學校歷史、企業文化和時代文化,打造形成了具有學校特點、行業特征、時代特色的學校文化,潤物細無聲,滋養和培育學生愛黨愛國的政治思想、誠實守信的道德品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改革進取的創新意識,把立德樹人融入“做中學,學中做”,著力培養“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新時代工匠。
學校不斷強化特色建設,形成了一批體現時代特點、富有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連續舉辦了32屆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連續10余年開展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受到了國家、省市等多家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報道。通過科技文化藝術節、新生班大合唱等主題鮮明、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托西柏坡等紅色革命教育基地,講述“新中國從這里走來”的革命故事,開展紅色文化教育;依托校史館,深入挖掘學校櫛風沐雨、薪火相傳百余年的深厚歷史文化;深化校企合作,通過“訂單班”、現代學徒制、新型企業學徒制等校企雙主體育人方式,實施企業文化進校園、進課堂、進實訓車間的“三進”工程。
強
打造雙創教育獨特品牌
構筑強大技能服務平臺
創新創業強
學校歷來高度重視創新創業工作,1998年開設“創造學基礎”課程,2006年成立創新教育教研室。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學校主動適應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機遇,不斷創新校企合作機制,優化人才供給結構,致力于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業能力的優秀人才,打造獨特的創新創業教育品牌。
2015年,學校與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河北化工醫藥——新道創新創業學院,創建了“五級三融合”雙創教育模式,建成“五區一平臺”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打造了校企協同育人的創新創業教育團隊,建設了豐富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資源,實現了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全面提高。醫學影像設備管理與維護專業2017屆畢業生楊天成創辦了河北利諾醫療設備維修有限公司,其創業項目“醫心醫意——醫療設備修復專家”榮獲2017年第三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賽銅獎,其創業事跡被多家媒體報道。目前楊天成創業的公司運行良好,效益可觀。化妝品生產技術專業2019屆畢業生王建功的創業項目“絲睦頭皮頭發專業洗護”,榮獲2018年第四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賽銅獎、省賽金獎,榮獲2018年“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國賽銅獎、省賽“特等獎”。
近年來,學校在“互聯網+”大賽、京津冀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發明杯”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大賽等創新創業相關比賽中連獲佳績,共獲創新創業類國家級別大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14項,獲省級特等獎2項、一等獎24項、二等獎30項、三等獎90項。
在學校大事項記錄簿上,有這樣一份特殊年歷:2017年,作為24所職業院校之一,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同年還榮獲中國(北京)職業技能博覽會“創新獎”“優秀院長獎”。2018年,被中國發明協會評為全國高等職業院校雙創先進工作單位,“智匯”眾創空間獲評河北省大學生創業孵化示范園。2019年,作為全國11所高職高專院校之一成功入選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
實習實訓強
學校緊緊圍繞區域化工醫藥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對接職業能力,建成了集教學、社會培訓、技能大賽、社會服務于一體的實境化、智能型、開放式的實訓基地。
學校擁有石油和化工行業職業教育與培訓全國示范性實訓基地2個,國家財政支持實訓基地1個,商務部門藥品流通行業人才教育培訓基地1個,化工行業高級技能人才實訓基地1個,省級示范性實訓基地2個。擁有國家級別職業技能鑒定所和化工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2017年,化工過程綜合實訓中心和青霉素鉀鹽實訓車間獲得全國職業教育虛擬仿真應用優秀案例;2018年,化工過程綜合實訓中心入選全國職業教育虛擬仿真應用優秀案例20強,學校連續多年榮獲“全國化工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先進單位”稱號。
學校是河北省僅有的國家商務部門選定的全國藥品流通行業人才教育培訓基地,是河北省僅有的承辦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和人社部門中國技能大賽的學校。依托先進的實習實訓基地,已承辦國家技能大賽14場,省級技能大賽20余場;承接河北科技大學、河北師范大學等本科院校學生實習3000人日/年;承接華北制藥、石藥集團、中石化建等企業員工培訓約5萬人日/年。
技術技能強
學校擁有河北省高校生物反應器與蛋白類藥物開發應用技術研發中心、中檢邦迪全球創新研發中心——京津冀分中心、河北省藏藥質量技術創新中心等技術技能研發平臺。依托技術技能研發平臺和校中廠河北虎躍化工設備安裝有限公司,學校立項省級以上科研項目116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為石藥集團、華北制藥、河北遠大集團等20余家企業提供技術咨詢、設備生產、安裝等服務,其中為河北遠大集團設計的含鹽廢水處理裝置處于全國前列水平,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學校作為京津冀及全國化工、醫藥行業人才培養基地,引領、集聚國內行業力量,推進產教深度融合、校企緊密合作,于2019年牽頭組建了全國化工醫藥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聯盟,來自全國28個省區市的66家單位加入聯盟,積極探索政行校企多方合作育人機制改革,初步構建了化工醫藥職教命運共同體,實現了資源共享和多方共贏;與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合作共建“檢測分析學院”和“中檢邦迪全球創新研發中心——京津冀分中心”,校企共同打造在國內和國際具有影響力的中國檢驗檢測認證行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高地。(劉長春 干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