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東陽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東技校區評選出一批優秀微視頻,均為高一、高二學生的作品。學生們根據防疫期間的所學、所見、所聞,結合所思、所悟、所感,通過微視頻戰疫情、向最美逆行者致敬等,傳遞滿滿正能量。
“他們是孩子,是妻子,是丈夫,是父母,是每個家庭中重要的一員,但在疫情面前,他們是身披白色戰袍的戰士。盡管面臨未知,他們依然勇敢地做逆行者。”2019級商旅班學生潘瑤瑤的作品《致敬最美逆行者》,獲得了高一年級一等獎。這是她第一次制作微視頻。
在其視頻中,有各地醫療隊馳援武漢的出征場景,有醫護人員令人心疼的“口罩痕”,有防護服上的心愿,還有為戰“疫”犧牲的一線人員。這些素材來自平時的積累,看到感人的視頻,潘瑤瑤就會收藏起來。
潘瑤瑤為視頻寫了一段文案并配音。“文案花了半個小時,修改了好多次。”潘瑤瑤說,最難的是錄音,她總覺得自己的聲音不能充分表達情感,為此反復錄制。除了《致敬最美逆行者》,她還制作了另外一個微視頻參賽,發表了自己的一些感悟。“我喜歡這種形式。”潘瑤瑤說,看視頻、寫文案、剪輯的過程,比單純寫作文更能引發情感共鳴。
對2018級計算機一班學生李培祥來說,制作微視頻已是熟能生巧。上專業課時,李培祥就學習了視頻剪輯軟件Premier的操作,同時,作為東技校區攝影社社長,他平時常常拍攝、制作微視頻。此次,他共制作了3個視頻參賽,主題各不相同,其中《團結一致,共渡難關》獲得高二年級一等獎。
2分多鐘的視頻,李培祥花了兩天時間剪輯完成。視頻節奏張弛有度,開頭根據音樂節奏卡點制作,富有節奏感,后面用特效展示了數十張戰“疫”圖片,富有空間感。
“看了參賽作品,我們感受到學生們的用心,感到驚喜。”東技校區德育教研組組長陳良女說,高一、高二全體學生均參與其中,獲獎學生可獲得相應的學分和“生命銀行”加分。
制作一段精美的微視頻,是東技校區在特殊時期布置的創新作業之一。面對疫情這本“社會教材”,該校在“學習強國”進課堂的基礎上搭建鮮活載體,在“查、思、督、促”四字上做文章,布置了“七個一”創新作業。
感恩教育后,讓學生拍照制作一個美篇,配文字上傳;制作一段精美的微視頻;上傳一段自己的感言至抖音;收集身邊的感人事跡,編寫一份手抄報;撰寫一份啟示錄《我最大的收獲》;法律教育專題學習后,讓學生自編習題,檢測其學習效果,返校后再統一進行一場質量檢測;每名學生都有一個“生命”二維碼,通過釘釘掃描進入賦分頁面,從品德、人文、技藝、健康四個維度記錄成長歷程。
這些開放式和反思型作業,深受學生喜歡。“立德樹人,德育為先。疫情之下,我們越來越深刻體會到價值觀引領的重要性,因而更能感受到教育工作者肩上的重擔。”副校長陳強說,基于對中職生學情的分析,東技校區堅持國家課程學習與疫情防控知識學習相結合,堅持以有利于學生成長和進步為原則,打造有趣、有效、有用的線上課堂和教育活動。(湯光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