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助力勇往“職”前
“我們不缺訂單,但缺人。”
眼下,這句話代表了復工復產企業的普遍心聲。
而動員以培養技能人才為主要目標的職業院校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無疑是緩解特殊時期“用工荒”的有效措施。
頂崗實習、技能馳援、專業助力、科研攻關……一聲令下,全省各職業院校組建的師生支援團隊,迅速出現在了復工復產一線。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僅凸顯了職業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的重要功能,也見證了當代職校學生的工匠精神、職業道德以及勇氣擔當。
技能亮劍“三百六十行”
觀察模坯、固定裝置、數銑加工、清洗清潔、管道拋光、防銹處理……經過多道工序,一個嶄新的新能源汽車發動機電機外殼,在浙江省機電技師學院現代制造系學生朱勇偉的手上誕生。
一天之內,經朱勇偉之手,24個這樣的電機外殼就能實現從無到有的轉變,且每一個都有過硬的品質。
這樣的技術,歸功于朱勇偉在公司兩個月的實習經歷,他已對模具生產、質量檢測等崗位工作得心應手。
像朱勇偉一樣,浙江省機電技師學院馳援企業復工的學生,其實并非“臨時應急”,他們大都已在工學交替、技師研修等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全面的培養,積累了寶貴的工作經驗。在了解到自己曾經實習的企業的困境后,他們主動請纓,第一時間復工,在企業師傅的指導下,很快就勝任了相應崗位。
“專業技能出色、綜合素質好,積極性高,這批來自學院的‘新員工’,對我們復工生產發揮了十分關鍵的作用!”永康泰龍科技有限公司企管部負責人說。
而在中石化杭州分公司之浦路加油站,杭州第一技師學院實習生葉飛龍,可以算是省內最早參加復工的學生之一。
疫情初期,葉飛龍就向站長主動請纓:“我年輕,春節讓我留下來堅守。”
不僅有擔當,葉飛龍還有一份漂亮的“技能成績單”:從2019年7月進入中石化杭州分公司實習至今,他的加油總量已達960噸,沒有一次操作失誤,未畢業就被公司正式“簽約”,僅用7個月時間,他就實現了從學員到加油員,從安全員到領班的跨越。
疫情期間,葉飛龍放棄和家人團聚機會,始終堅守在工作崗位,共為15輛120救護車提供優質的加油服務,每次服務動作有條不紊。
立春過后,農耕始忙。但溫州市文成縣不少金線蓮種植戶卻犯了愁。
金線蓮經濟價值高,但需要利用植物組培技術才能實現大面積的種植推廣。受疫情影響,農業技術人員人手不足,難以對農戶進行有效指導。
在文成縣現代農業與康養產業研究院實習的溫州科技職業學院大三學生鄭曉珍得知這一情況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當前是金線蓮的最佳種植時期,錯過了就得再等一年,復工刻不容緩!”她決定向學校提交返崗申請,回到研究院的助農一線。
回到崗位后,鄭曉珍馬上投入到金線蓮的組織培養實驗。為了早日培育出優良品種,她加班加點,為的是為農戶爭取大面積推廣種植的時間。
“我是一名農業專業的學生,在當前疫情下,為推動農業產業復工復產工作盡一份力是我的職責,我也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終會戰勝疫情,農業發展也會蒸蒸日上!”鄭曉珍說。
特殊崗位復工,他們成了“最美逆行學生”
大年初一,受疫情影響,湖州市的大街小巷特別清冷。但一輛送餐車打破了這里早晨的寂靜。
這輛車在湖州市新冠肺炎留置觀察點——皇冠大酒店的門口停了下來。蘭志峰和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其他5名頂崗實習的同學從車上下來,他們準備給住這兒的隔離人員送早餐。
“總共5個隔離點,每餐至少準備260份,一天就要送近800份。”蘭志峰說。
1996年出生的蘭志峰,是湖州職業技術學院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2020屆畢業生。從去年12月開始,他就一直在湖州市老娘舅餐飲有限公司世紀聯華店頂崗實習。
疫情發生后,他不僅主動放棄了春節假期,還不懼危險加入給隔離點送餐的團隊。“在國家有困難的時候,作為一名青年大學生,能夠在實習的崗位上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我感到很驕傲!”
湖州5個指定隔離點最遠的有14公里,最近的也有3公里。為確保飯菜溫熱,蘭志峰和同學每天早上4點起床,一直忙到晚上10點才下班。
“按照要求,每個隔離點早餐8點前要送達,而配完260份早餐至少需要2.5個小時,我們必須加班加點。”蘭志峰說,“等到送貨員把每個隔離點的早餐份額點清楚領走,自己才能吃上飯,有時候實在太累了,吃著吃著就趴桌上睡著了。”
但蘭志峰不后悔:“相比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志愿者,我們這點苦也很平常了,能一起為國家做點貢獻,我們覺得很榮幸。”
“救命,有兩個要做手術的病人被關在電梯里了。”2月6日,從浙江省中醫院13樓傳出的緊急救援任務,再一次把江濤呼叫了過去。
江濤是杭州職業技術學院電梯工程技術專業2019屆畢業生,目前在杭州某電梯企業工作,肩負著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浙江省中醫院等重要場所的電梯招修響應工作。
“有同事因為封路無法返回杭州,現在這個片區只有兩個人,我們得輪流值守。”江濤工作的站點在杭州慶春路青春坊,每天他從住地要騎近一個小時電瓶車才能到站點。到了站點,迅速換好防護服、戴上手套和口罩,就馬不停蹄地趕往各個醫院檢修電梯。在防疫最為吃緊的時段,景點可以關閉,企業工廠可以延后返工,但電梯維保人員必須隨時待命。
最不方便的是有一陣子“找不到東西吃”。春節期間,路邊連便利店都關門了,江濤只能去超市買泡面或者自己煮掛面。
陳鋼是江濤的同學,負責著蕭山某小區100多臺電梯的維保維修工作。前一陣子,盡管部分小區封閉、電梯使用率下降,但出故障的電梯并不少。有一次,陳鋼接到通知前去維修電梯。“電梯顯示‘駐停’,但又沒找到異物,直到我看到鎖梯盒外的水漬,才判斷出應該是滲入了消毒水。”陳鋼說,防疫期間居民對電梯的衛生安全很重視,而他們作為電梯維保人員,更要確保電梯的運行安全。
目前,杭州有超14萬臺電梯在使用中,而電梯維保人員只有4000余人。保證城市電梯的安全運行,也離不開江濤、陳鋼這樣的“逆行學生”。
“高職智慧”助力復工復產
深夜,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專業主任陳聶仍在忙碌著。桌上,一份《寧波農副產品網上交易平臺可行性分析報告》已經初具雛形。
疫情防控期間,減少外出、線上買菜,成為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選擇。為了滿足市場需求,讓“菜籃子”實現線上復工,寧波相關企業自發成立了一個“菜籃子”工程防疫研究聯合小組。
“當務之急是要盡快建立和完善網上交易平臺,這方面需要專業人士來協助完成。”經過研究,聯合小組決定與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開展合作,完成《寧波農副產品網上交易平臺可行性分析報告》。
作為電商專業的骨干教師,陳聶接到任務后,開始緊鑼密鼓地開展了市場調研,對日常供應果蔬類產品做價格曲線分析,完成了近千份寧波市民對于線上農副產品采購需求的調研,并采集了大量的疫情時期線上消費數據,最終總結出搭建線上農副產品配送平臺,需要重點研究解決電子商務平臺模型構架、物流配送體系建設、電子交易流程設計、食品安全追溯技術開發這四大問題。緊接著,他又開始攻關這些難題。
“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促使我們這樣的大型農貿批發市場進一步加快轉型升級的速度。”寧波農副產品物流中心總經理樓松松表示,“有高校專業教師團隊的助力,我們對此充滿信心。”
紡織服裝業對寧波經濟的貢獻具有相當的分量。疫情對產業的影響程度有多大?供應鏈能否保障?什么時間復工最合適?疫情后,產業發展需要進行怎樣的結構調整……
帶著這一系列問題,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寧波246”萬千億產業集群服務支撐團隊,于2月中旬啟動了“新冠疫情對寧波紡織服裝產業的影響及對策建議”研究,為企業復工和政府出臺系列應對措施與政策提供建議。
目前,經過團隊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該項目研究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新冠疫情對寧波紡織服裝產業影響”,并提交政府相關決策部門。
下一步,支撐服務團隊工作將重點對“疫情后時代寧波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建議”進行研究,分析產業復工狀況和企業迫切需求,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理念,為疫情后政策決策提出建議。
而在嘉興,不少企業也得到了當地職校“智囊團”的相助。嘉興職業技術學院智能制造學院箔材精密制造研究團隊教師唐普洪,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嘉善愛得曼氫能裝備有限公司完成了兩篇“高含金量”的裝備和工藝的調研報告,助力企業精準把握復工方向;張嘉波和許來濤兩位教師為嘉興路誠機械有限公司解決了三個技術難題,助力企業進行技術攻關;此外,學校還與武漢黃家醫圈科技有限公司達成研發意向,組織研發力量升級戰疫科技設備。目前,該公司將依托嘉興職業技術學院的科研團隊研發集臭氧、殺菌和量子三方面于一體的生命倉科技產品,助力一線抗擊疫情,助力企業員工早日復工。(杜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