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江蘇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如期線上開學,當天有400多名老師共6400余名師生同時在線教學,共完成授課100多次,在線課程訪問量達54萬余人次,完成學習任務11萬余次。
針對線上教學的方方面面,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訪了學院院長吳訪升教授。
記者:您認為職業教育的在線教學優點和局限是什么?
吳訪升:優點是突破空間的限制,讓更優質的資源可以更好的輻射出去。在互聯網+技術的加持下,教學手段、教學的形式、教學的形態會發生一個比較好的創新。
但是,職業教育有它的特殊性,職業技能的培養,需要依托真實的生產環境。線上的教學環境,只能是對理論性的操作原理、規范、標準這些方面進行學習,但是實操性的內容還是需要線下教與練。
另外,職業教育很重要的一塊內容是職業素養的培養,線上教學脫離了培養環境。
線上教學只能做一種彌補。真正的職業教育還需要線下的、面對面的、團隊式的互動教學。純粹線上教學效果還是要打折扣的,對職業教育更是如此。
記者:怎么才能實現線上和線下教學的互補?
吳訪升: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老師在線上做一些指導,做一些文化、理論課程的安排,應該還是很有必要的。
疫情過后,還是要做一些教育的強化以確保教學質量。學生回到學校后,學校再把相關的學時用于實訓操作性環節,這樣課程的教學質量才能得到保證。
記者:如何才能發揮線上教學的優勢?
吳訪升:線上教學一個比較大的挑戰,就是要有好的技術平臺。在技術平臺上,不管是錄播還是直播,如果粗制濫造,效果就不行。所以直播時,有些老師受學生歡迎,這跟老師的表現形式,教學方法,還有平臺的熟練程度有關。
對學校來講,要先對老師做培訓,讓他們比較熟練地應用這些技術平臺。但是,目前平臺的使用,是老師最大的短板。
記者:學生如何辨別和獲取優質的學習資源?
吳訪升:對老師而言,老師要備好課,提前找一些優質的資源,優質的參考資料。對一門新課來講,老師要對這門課的重點、難點熟悉講清楚,主要還是靠老師去引導學生,這樣才是比較高效的教學。
記者:在缺少約束的情況下如何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
吳訪升:我覺得這個事情倒不用特別擔心,從學校目前反饋的情況來看,效果還不錯。只要老師教學設計好、引導好,網上聊天、直播對年輕的學生來說,是非常吸引人的一種方式。反而,我們發現平時課堂上不太愿意發言、比較拘謹的學生到線上的時候很放得開。
記者:如何激發學生線上學習的積極性?
吳訪升:重點在老師的教學內容,線下的常規課程的課堂吸引力也主要看教師教學內容的設計,線上也是如此。
這對老師的壓力很大,在線教學,教師可以看得見自己的形象,原來是看不到自己的,所以要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假如教師的語態加上教學內容和方式能夠進行合理的應用,會對學生吸引力很大。
但我們也不敢太樂觀,怕時間一長,學生開小差。線上師生的互動效果打折扣了,對于課堂的整個質量的把控要弱一些。這還需要深入研究,如何激發學生線上學習的積極性是一個巨大挑戰。
記者:在線教學,部分學生條件缺乏,他們怎么才能更好地學習?
吳訪升:這種情況肯定會存在。主要是邊緣偏遠地區的部分學生。
至于流量費用問題,學??梢钥紤]承擔一部分。因為假如學生在學校里,也會用到水電費。
現在我擔心的問題是,有些地方確實學生條件很困難。學校就應該考慮對這些學生進行資助。(梁國勝 李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