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高計劃”是建設我國新職教的重大制度設計,是加快職業教育現代化的重大創新舉措。隨著首輪197家建設單位浮出水面,各高職學校當務之急是如何發揮“雙高計劃”示范引領作用,革故鼎新、打造特色,彰顯職業教育類型特征,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堅守商科辦學定位,緊扣產教融合發展主線,聚焦冷鏈物流行業發展關鍵技術,“軟商硬做”,走特色發展之路。在認真梳理發展歷程的基礎上,修訂完善“雙高計劃”建設方案,扎實推進各項建設工作。
專注冷鏈研發,建設創新服務新平臺
學校依托國家農產品現代物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臺,上聯大院大所,下接市場企業,聚焦民生所需,服務國家戰略,建設高職院校服務產業發展的新平臺。
學校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農業大學、煙臺冰輪集團等強強聯合,打造國家級冷鏈物流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完成冷鏈物流行業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和地方標準的制定。與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中車集團等單位聯合,共建農產品供應鏈集成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引領全球冷鏈供應鏈發展。依托山東省商業集團,與阿里巴巴集團開展戰略合作,建設云商務大數據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推動山東省商貿服務業轉型升級,將“山商”標準輸出境外。發揮科研優勢,進行關鍵技術及配套設備自主研發,無水活魚運輸、蜜桃保鮮等技術填補國內空白,中藥材溯源體系、健康肉工程體系建設全國領先,復疊制冷循環機組打破歐盟技術壁壘。
學校堅持產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與現代服務業特別是冷鏈物流行業領先企業共建高水平產業學院。依托產業學院,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堅持德技并修,依托魯商優秀文化品牌,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積極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扎實做好“1”的同時,努力將證書培訓內容有機融入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真正把1和X有機銜接起來;推進“三教”改革,高標準制定校本標準,實施課堂教學改革行動計劃,引入企業真實項目,對接技術和產業升級前沿,開發推廣新型活頁式和工作手冊式教材,引導教師課改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聚焦高水平專業群,引領改革促發展
學校緊跟科技發展趨勢,面向冷鏈物流產業需求,建設市場營銷和云計算技術與應用等專業群。
市場營銷專業群聚焦商務服務業,以新興信息技術賦能商科專業,助力生鮮農產品實現服務定制化、營銷精準化、管理精細化,與阿里巴巴等企業合作,共建視覺營銷產業學院,培養新時代商務人才。
云計算技術與應用專業群面向冷鏈物流智能信息系統,聚焦冷鏈物流智慧化,以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作為典型應用,培養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并開展相關研發創新服務,實現特色發展。
食品冷鏈品控專業群對接國家食品安全戰略,支撐食品冷鏈產業發展,對接食品冷鏈智能化工程設計與運維、項目管理與運營等崗位群,創新“人才打包”式專業群建設。
輸出優質教育資源,鍛造中國職教品牌
學校以高水平專業群為引領,對標國際先進職業教育,參與國際職教標準制定,向發達國家輸出課程、師資等優質教育服務,為世界職教提供“山商”標準、“山商”樣板。
學校深入融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職業教育,建設中泰國際商學院、中尼國際商學院、中巴國際商學院等境外合作辦學項目,向當地輸出“山商”人才培養標準及師資力量,形成“山商”職教品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強大影響力。
學校參與澳大利亞TAFE、德國雙元制等職教體系下的課程標準制定,在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本土化的基礎上,實現職業教育跟跑、并跑到領跑的跨越。
學校與發達國家職業院校合作建立山商海外分校,辦好中澳跨境電商學院,用“山商”標準和師資為當地培養、培訓技術技能人才,使“山商”成為職教服務貿易向發達國家出口的優質“供應商”,“中國·山商”職教品牌唱響國際舞臺。
學校敞開職教大門,在本土為國境外政府、企業人員等提供技術技能培訓,廣泛接收國境外政府、企業人員到校接受職業技術技能培訓,讓更多的國際友人體驗中國的發展,體驗“山商”職教品牌。
新時代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山丹培黎學校考察時指出,我國經濟要靠實體經濟作支撐,這就需要大量專業技術人才,需要大批大國工匠,因此職業教育大有可為,這是新時代賦予職業教育的新使命與新擔當。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將以“雙高計劃”建設為契機,深化改革再出發,建成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職業學校。(錢乃余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