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紹興柯橋文化館舉行紹興市第二屆中職工美專業優秀學生作品聯展上,諸暨技師學院“陶花島”陶藝工作室展出了富有諸暨特色的“狗氣撒”、“筷子籠”、“鹽缽頭”、“茶瓶”等陶藝作品,成為展會上的一大焦點。
“‘洋湖陶藝’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并不那么簡單。陶泥的選取、揉捏(和泥)、晾曬、制坯、精雕、上色、烤制、打磨等工序都是非常嚴謹的,一環出錯環環錯,每一道工序都是為下一道工序打好基礎的,否則將前功盡棄。”“陶花島主”黃雨松——非遺洋湖陶藝第五代傳人一邊展示,一邊解說。表示每一件非遺的精品,都是一份匠心的體現,需要的是經驗、技巧和技術,更需要的是態度、專注和精神。
近年來,為弘揚古越文化,傳承非遺民藝,諸暨技師學院利用“非遺+”,打造諸暨鄉土文化展示平臺,推動文化遺產走入現代市場,發揮非遺傳承培訓教育功能,成立了“陶花島”陶藝工作室,引進了非遺項目——“洋湖陶藝”。并以“請進來、走出去”為途徑:開展洋湖陶藝制作專場演示,邀請諸暨市內多名非遺傳承人和民間藝術家來校授課帶徒傳藝,邀請文廣系統研究人員來校舉辦洋湖陶藝發展史和傳統技藝講解,參加職教成果、技能展示等活動,以實現博采眾長。
與此同時,為拓展學校德育工作途徑,促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洋湖陶藝”非遺文化的歷史,感受陶藝的實用和觀賞雙重價值,用陶藝獨有的非遺文化滋養心靈,陶冶情操,做到內化精神追求,外化自覺行動,讓非遺文化薪火相傳。諸暨技師學院“陶花島”工作室拓展并衍生了王冕陶印、陶制品(“同山燒”陶制酒壇、陶瓷餐具和茶具、花盆和花瓶、盆景裝飾等)、軟陶作品(花卉、蟲鳥、水果、美食、生肖、人物、個性定制等系列)等傳統工藝教學項目,努力打造“非遺傳承,藝術呈現”的主題,積極培養“厚德精技”的非遺傳人。
另外,“陶花島”陶藝工作室還圍繞“大美諸暨”這一地方素材,積極發掘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底蘊,積極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內涵。對“四大美女之西施”、“楓橋三賢——王冕、陳洪授、楊維楨”等諸暨重量級人物進行陶藝人物創作;結合“同山燒”、“諸暨名小吃”、“五泄山水”等元素研發和創作新陶藝品等,讓學生在學習諸暨本地源遠流長的非遺文化發展歷程之中,感悟諸暨古越家鄉勞動人民的智慧才智,激發學生“愛家鄉、愛諸暨”的情懷,更讓學生懂得傳承非遺工藝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詹玉丹 俞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