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中聯重科混凝土泵送機械分公司服務部半年度工作總結會肯定了各服務站工作出色的優秀個人?,F場,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18屆機制專業畢業生李增聽著同科室優秀前輩的工作總結心生敬佩,同時給自己加油打氣。
“前有已成為高層管理人員、技術骨干人員的學長,后有剛剛畢業正奮起追趕的學弟,我得找準定位,繼續努力拼搏,可不能給‘工院人’丟面子!”李增向記者表示道。
李增目前在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混凝土泵送機械分公司服務部服務支持室擔任售后服務工程師。在校內就開始了解中聯企業文化的他工作以來勤奮好學,從毛坯加工成零件、零件組裝成部件、部件組裝成整機和整機調試等每道工序著手,鉆研崗位技能。“職場小白”得到了企業肯定,獲得了進入公司產品研究院學習一年的機會。工作同時兼顧學習,李增唯有更為刻苦,有效利用業余時間充電。在一年的學習中,他與同事在各地出差25次做好售后服務工作,積累了經驗,也鍛煉了心性。
李增是工業職院自2003年開始與中聯重科校企合作共同培養的眾多技術技能人才之一。十七年里,校企雙方不斷推進合作程度,經歷了從傳統的企業員工招聘,到共建專業、到雙向訂單培養、到現代學徒制培養以及共同深化外向型人才培養培訓等階段。目前,該校已與中聯重科共建“工程機械中聯學院”,以產業學院為平臺,實現資源全面共享,校企在設備、技術、人才、管理、文化方面實現“五融合”,深化校企“雙元”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構建了校企命運共同體。
2015年以來,中聯重科新進的售后服務工程師中,近半數來自湖南工業職院。隨著企業產品質量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升,產品技術復雜程度和要求越來越高,對裝配、調試、運用、維護等各類崗位的技術技能人才的能力和素質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適應企業用人需求,學校每年有幾百名畢業生在中聯重科等本土工程機械企業就業。僅2019年就為中聯重科輸送了260多名應屆畢業生。
提升學生技能水平的同時,該校注重學生工匠精神的養成、對企業文化的認可,拓展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邀請全國勞動模范、行業專家、大國工匠、企業家站上講臺開展“工匠精神”主題教育。
“看了節目才知道,原來學校跟中聯重科校企合作這么多年了!”說起去年學校迎新晚會上的節目,工業職院2020屆機制專業畢業生、中聯重科服務部售后服務工程師方澤輝記憶猶新。正是那時,他對企業多了一份向往。該校深入挖掘校企合作育人中的典型人物和動人故事,與中聯重科共同創作校園舞臺劇“中聯一課”,“唱中聯的歌,演中聯的戲”,用藝術手法將企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上演后引發師生、校友的熱烈反響。
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工業職院積極支持中聯重科復工復產,為企業輸送售后服務工程師160余名。
面對智能制造的人才培養需求,工學交互融合是實現高水平高等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中聯重科”人力資源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曉虹說,技能人才是支撐企業快速發展的關鍵力量,目前2萬多名員工中,有9000多名畢業于職業院校?!爸新撝乜啤闭饩拶Y在長沙打造一個世界級萬畝智能工廠,首批員工也將在湖南職業院校中選拔。與合作院校共同培養的學生將是他們的首選目標。
“我們面向公司緊缺的智能焊接、智能加工崗位招收企業員工,開設企業??瓢?,系統提升員工的專業理論和技術技能,并且推行彈性學制管理,支持‘邊工邊讀’和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形式,方便員工學習?!焙瞎I職院機械工程學院院長李強表示,面對智能制造相關崗位的人才缺口,在共同開發課程、共同培養優秀畢業生的同時,校企還將合作開展面向在崗員工的智能制造轉崗和提升培訓,優化企業人力資源結構,共同推進智能制造技術應用,促進湖南機械裝備制造產業轉型升級。(楊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