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張節氣插畫、24面節氣墻繪以及24段配音動態圖像;20處建筑、24面墻體、設計繪制動態墻繪24幅、繪畫總面積約1308平方米……這些設計與繪畫就是圍繞“二十四節氣文化”為主題制作的“望亭有聲”系列創意設計作品。
這組大型系列墻繪是由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視覺傳達學院的大學生們,歷時6個月時間設計,并創作完成。
近些年來,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高度重視學生專業學習與社會實踐結合,以“鄉村振興”為命題,先后舉辦了“太湖稻城杯”第三屆學生設計大賽、“望亭有聲墻繪”創意設計制作、稻香文創市集等多個特色活動,激發青年大學生的創新熱情,鼓勵他們投身到鄉村振興的創意設計中,以此培養更多創新型應用人才。
“云端”項目制教學改革成效明顯
“望亭鎮,一直致力于農文旅融合發展,活用太湖自然資源與稻作文化探索實踐項目。而我們參賽的理念是什么呢?是設計驅動、創意落地、文旅融合、公益創新……”前不久,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視覺傳達學院院長汪維山隔著屏幕,通過云端,向各參賽隊伍成員介紹著經驗與理解。
受疫情影響,大部分大學生未按時返校。而“太湖稻城杯”第三屆大學生創意設計大賽卻未受到疫情影響,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對此,學校邀請大賽指導老師參加網課。多位指導教師還在網上為同學們舉辦模擬參賽作品評審會。老師們一一細心點評作品,從創作立意、創作手法、創作角度等多個方面剖析,并為學生講解可改進的地方。
本次大賽由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和蘇州相城區望亭鎮人民政府主辦,立足望亭鎮,以“節氣文化 美好生活”為主題,希望通過設計傳遞風土人情、發掘并傳承望亭優秀傳統文化,“創意先行”推動文化振興。
學校的參賽作品更是橫跨品牌設計、文創產品、公益傳播、建筑景觀等多個參賽類別,對于網絡指導來說,專業跨度大、難度高。
面對重重困難和壓力,評審組指導教師開展分工式作業,采用1對1指導學生的模式,為參賽作品的高水平發揮提供保障。廣告設計與制作系主任朱青說,視覺傳達學院一直將項目制教學作為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并使之融合于各專業的教學實踐當中,并取得成效。
“有聲墻繪”凸顯大學生創新力
在望亭鎮,“望亭有聲”墻繪創意設計成為了當地居民的熱點話題,“真的是太美了”,談起墻繪,當地老百姓們紛紛豎起大拇指。
有聲墻繪是綜合了插畫與AR技術的藝術作品,觀眾通過使用微信或QQ內置的AR功能掃描墻上的繪畫,就能在手機里觀賞到有聲音、“動”起來的壁畫。
去年11月份,創作團隊深入現場調研,同學們收集了大量數據。通過調研,同學們很快將村落地域化為4個節氣組團,同時規劃4條節氣小徑。依據設計,在小徑上行走時,游客就能夠看到每個節氣對應的墻畫。
在展現節氣更迭的問題上,同學們集思廣益,最終確定了方案。每個節氣都有對應設計的故事與主題、與當地風物結合,采取漸變色調展現節氣更迭。
“剛開始做墻繪時常遇到一些問題。”2017級商業插畫班學生袁同學說,作為畢業班學生,他們參與了有聲墻繪創作。
這份墻繪不僅是重點合作項目,也是袁同學的畢業作品,因此她格外認真。項目前期做設計稿常常熬夜。實地考察階段,她又三天兩頭跑工地……一開始,村民們不希望墻上涂太多深色和黃色,經過不斷溝通,雙方達成滿意結果。
“這次墻繪創作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好的鍛煉機會。”袁同學說,不僅讓課堂內的理論得以實踐,也考驗了我們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
在“繪制”美麗鄉村過程中,大學生們別出心裁地把農村墻壁作為弘揚文明的文化載體,以圖畫、詩歌、諺語等形式,傳播社會公德、科普知識以及國家新的政策法規等內容,精心打造圖文并茂、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墻”。
讓更多創新火花在鄉村綻放
近年來,學校大力發展文創市集,通過營銷的方式,反向推動創意設計。就這樣,每年在北太湖的稻香文創市集——“人間好時節”應運而生。
創意市集的主要形式是一個提供給年輕人展示和交流自己創意產品的街頭攤位集市,在加強社會創新意識,加快以設計推動自主創新步伐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發現優秀人才、激發設計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一步壯大設計人才隊伍,激勵和帶動中國企業重視設計,開發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產品,加速經濟增長方式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過程……這都是學校舉辦此類特別活動的初衷。
在25個亮相小鎮的市集攤位中,同學們發揮所長、自我創新,通過所學所得繪制成一個個充滿創意的商品,并大膽溝通,與人推銷,不僅鍛煉口才與膽識,還通過交易,從中汲取創業經驗。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來自印度尼西亞的留學生,她們精心制作的富有印尼特色的文創產品,在市集攤位中深受好評。
學校黨委書記孫麗華表示,學校以藝術設計驅動創新發展為己任,依托教育部職業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平面視覺專門委員會等平臺,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精準對接,積極謀劃,主動作為,不斷提升區域文創產業服務發展水平,為地方特色優勢產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撐。